留青竹刻介绍
-
留青竹刻
- 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比浅雕更具立体感。 留青竹刻是常州传统工艺品之一,在我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享有盛誊,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二次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留青竹刻它对材料要求很高,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腊月毛竹进行刀刻。新选来的毛竹必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才可以书画动刀,以防虫蛀,便于珍藏。它的特点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竹刻艺人在这层竹筠上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显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色,犹如初熟樱桃,抛光之琥珀,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它刻的山水,收壮美天涯于咫尺竹面,意境深远;刻书法,铁划银钩,刀刀见功;刻出原作笔墨的干湿浓淡,以至飞白牵丝等生动的墨趣和韵味;刻花鸟翎毛似能感其乐闻其声,能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为众多的国内外收藏家珍藏。 相传很早以前,常州东门外有一村庄,村人大多以竹为原料雕刻扇骨、鸟笼、麻将牌等谋生,后来该村就称“雕庄”,即现在的雕庄乡,这可算是常州竹刻的起源。 当今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著名工艺美术学者王世襄在他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5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就占4人。在199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群星谱》中,选登的全国7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又占其中4个席位。常州竹刻家中尤以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为留青竹刻之佼佼者。白士风自40年代开始涉猎“留青”后,刻苦钻研,不断创新。60年代起先后创作了《姑嫂学文化》、《雏鹰展翅》等新题材作品,被国家收购,作为国礼。 70年代,又用传统的留青技法刻制了毛主席诗词手迹,论者誉为“推陈出新的范例”。他的古竹笋式“孙子十二篇”大件竹刻,先后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紫金杯大奖。白氏部分精品曾在美、英、日、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徐素白、徐秉方父子俩敢于创新,风格独具,作品常被作为馈赠之国礼,或为工艺美术馆、博物馆收藏;1978年香港出版的《中国竹刻+-艺术》称徐素白为20世纪留青竹刻重要代表雕刻家。 1993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反映徐秉方一家艺术生涯的专题片《海内留青第一家》。农民竹刻家范遥青的作品,李一氓认为其“刻画极精,神彩焕然,精到之处,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竹刻家”,目前,常州已成为全国的竹刻中心,从事留青竹刻的有数十人。 目前,留青竹刻表现的产品主要有:工艺台屏、工艺挂屏、各种形状的工艺笔筒,笔搁等等 留青竹刻 常州小笼包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