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毛边纸
导航: 首页 江西 吉安 永丰县 永丰毛边纸
永丰毛边纸介绍
永丰毛边纸
林业资源丰富的江西,有一大半县市生产纸张,其中著名的有铅山连史纸和永丰毛边纸。永丰毛边纸是一个有着两种得名版本的传统手工艺。据记载,永丰的手工毛边纸在明朝是著名藏书家毛晋的印刷专用纸,还在唐宋时被列为贡品。只是这里的手工毛边纸生产规模近年来日益萎缩,目前连保存完好的纸棚也不多了。 第一个版本特别能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的嗜书如命。 明朝有一个叫毛晋(1599-1659)的常熟人,家里非常有钱,特别喜欢藏书、刻书。他在30岁左右开始经营校勘刻书事业,建了汲古阁、目耕楼,以高价购求宋代、元代刻本,藏书至少有8.4万册。为了寻访和借抄藏于他人之善本,毛晋采用影写的方法抄书,故人称“毛抄本”。毛氏的这种影抄本能够基本上保持原书的面貌,后来有些宋元刻本在流传中散失了,“毛抄本”则被视为同原刻一样珍贵。 毛晋印书所用纸张,都是在江西定做毛边、毛太纸。他喜欢用竹纸印刷书籍,在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永丰“毛边纸”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个版本更为写实,少了些传奇色彩。 《永丰县志》上记载,据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2月永丰县政府调查:中村、石马等地出产的毛边纸始于清道光年间。本县中村乡梅子坪(当地人称“梅仔坪”)人巫山兴、巫山发兄弟从福建学会造毛边纸的技术后,回乡建槽,开始生产毛边纸。后来乡民耳濡目染、竞相效仿、辗转相传,至光绪年间极盛。那时全县有槽者200余家,产量2万余担,以中村、上溪、石马、北坑、水浆为集中产区,藤田为毛边纸集散地,包裹外运时署名“藤田毛边纸”。 永丰当地称造纸的作坊为“纸棚”,专门生产纸的厂主为“槽户”,鉴别纸张等级的师傅为“看纸师傅”。当地人认为:“因为纸做出来后边缘毛糙,所以得名毛边纸。” 更有记载说,永丰在唐代曾用蕨类植物纤维制成“陟厘纸”,被列为宫廷用纸。元和年间,又列为贡品,到明朝则命名为“永丰纸”。 细算起来,一张毛边纸的诞生至少需要不下11道工序,而且道道工序马虎不得。老何介绍,毛边纸是一种竹纸,它的原料是“没开枝、没长大的嫩竹”,当地人称为“竹麻”(音)。原料制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纸张的优劣。用专家的话说:“造纸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砍竹麻,竹麻只能在每年立夏前后的半个月砍伐。砍好的竹麻劈好之后,放入山上的坑塘内,加生石灰腐沤40天。之后,要洗净石灰,在坑塘内用清水再浸泡发酵30天。腐沤浸泡后的竹麻,就是造毛边纸的原料。” 做好的原料由人工剥去青皮、竹节等,放在一种特制的工具上由人工脚踩捣烂。再用竹帘两人水中捞制,其中把头的叫“做纸”,把尾的叫“扛尾”。这时,毛边纸基本成型,进风房,由人工刷在火墙上焙干。焙干水分的纸张一般裁剪为62厘米×138厘米,包装成捆后出售。 据载,焙干水分后的毛边纸是白色的,光滑、匀细、韧性好,吸水性强、不淡墨,字迹经久不变,而且百年不蛀不变色,是书写、印刷之佳品。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 正是因为手工毛边纸如此多的优点,毛晋才会在印刷书籍的时候使用它,这也为永丰毛边纸在古代出版印刷界赢得了极高赞誉,有记载说:“凡印书,永丰绵纸为上。”这种绵纸就是永丰的手工毛边纸。 毛边纸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一个纸棚运作起来最少需要12个人,作坊每天产量七八刀左右,每刀毛边纸产地价格在32元至70元不等,价格波动比较大。按照老何说的每刀毛边纸为200张计算,一张毛边纸的价格一般只有0.35元。 手工毛边纸质地虽好,但是它在当地却是制作工期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买卖。用当地一官员的话说:“(生产规模)是萎缩、萎缩、再萎缩。”永丰百合 [全部]
永丰县周边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