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城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中 榆社县 社城镇 社城村
社城村介绍
社城村
社城村位于太行山西麓,浊漳岸畔的榆社县城北16公里的社城镇,距晋中市75公里,太原市90公里。是镇政府住地,社城村现由8个自然村组成(社城,河滩,南垴,南社城,以及移民并村后的刘王后,沟儿岭,龙门,道陆)。南起北翟管界,北到沟儿岭掌,长约18公里;东起石片沿与北寨乡接壤,西到后麦山,宽约13公里,占地约186平方公里,人口1600余人,党员63名,耕地1800余亩。不论是人口还是面积都是社城镇最大的村庄,境内东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地势平缓,土质较肥,气候温和,所辖山地滩湾开阔,宜粮宜果,山高草茂,宜林宜牧,开发潜力大。小杏山海拔1475米为镇最高峰。向西海拔1300米以上山峰有前麦山、后麦山。浊漳河穿越中部,全镇属沙石丘陵温凉区,年均降雨量650━700毫米,无霜期150天。人文景观优美,在刘王后有后赵皇帝石勒的皇后的出生地,有享誉全县的小杏山金香寺,和古代军事家庞权和孙并修道之处,浊漳河横惯南北,东有太焦铁路,西有太长高速,102国道从村边经过,临榆社高速出口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周边村庄稠密,人口众多。是榆社北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中心窗口。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为主,村民大部分依靠种田为生,一部分村民从事经商和养殖业、外出务工(其中在外搞古建筑的有上百人)、农业方面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土豆谷子等小杂粮为主,养殖业以牛、羊、猪、鸡。其中社城“欣绿洲”牌有机黑小米最为出名被誉为“长寿米”。二、村建置沿革:注:社城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武乡县城遗址。史载;西晋泰始年间(公元265—275),涅县分置武乡县,县城为今社城(这是榆社境内历史上的第一次设县立城),属上党郡辖。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榆社县,县城仍为社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置偃武县,县城为今魏城,时境内两个县城。623年裁偃武,废魏城,县城仍为社城。1269年县城始迁于今榆社县萁城镇至今。社城村的村名也是因为一直是县城而得名的。社城村现存县级文物古城墙(土城墙)一段,长400米,高30米,宽15米,虽经风雨沧桑的巨变,但宽厚坚实的城墙,仍不失当年的雄姿,巍然屹立。1984年9月5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历史记载社城作为县城前后1004年,经历了中华民族从统一到0,从0到统一的慢长岁月,社城是后赵皇帝石勒的出生地。三、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社城的人:后赵皇帝石勒——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发展成皇帝的英雄人物,岳俊德——他一个一天没上学的放牛娃引领了整个山西的古建筑的发展。国家级古建筑技术名师:(岳俊德,张效文,张丁千,常翠萍,张瑞峰,张力杰)。名医:(许映海,许眉福,周彦文,孟三寿,张寿权,张墓文。),诗人作家:(韩志清,张效忠),特等残废军人:(郭建平)。还有老一辈革命-:(张九昌,张海昌,张俊虎)等。优秀党员干部:(孟三货,周生定,贾巧莲,张丁荣,张建国)等,社城的名人举不胜举。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社城村在老一辈优秀党员干部周生定为代表的领导下先后为集体创办了砖厂、醋厂、粉房等村办企业,当时做的油罐远销河南等地,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而垫定了集体经济的基础。90年代在新一代年青的优秀党员干部张建国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勇于争先,全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镇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近几年对全村大小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墙体美化,路灯亮化,街道洁化。彻底改善我社城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本村多次先后被命名为省市县《社会治安先进村》《平安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农村民主管理先进村》《人口计划生育先进村》《山西省生态文明村》《新能源开发先进村》《优秀五好妇代会》《敬老文明村》《民主管理先进村》《先进行政村》连续五年被评为《红旗党支部》,得省市县多次从而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五、科学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决心把我村的有机黑小米打造成“华北最大的有机黑小米基地”,建设成“山西黑小米第一村”依托农民合作社产业化模式的格局优势。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我们坚信社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全部]
社城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