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村介绍
-
大甲村
- 大甲村系大甲镇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3890人,887户,辖11个自然村(即彭厝里、企头街、上棒兜、下棒兜、柏洋新村、黄土垄、莲花芯、溪边里、花桥头、董洋里)。全村共有党员97名,设总支一个,分支三个,村两委成员共7名。全村总面积17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760亩,林地面积3978亩,茶果面积400亩。这里山高水冷,土地贫瘠,民风淳朴,是宁、罗、古三县交界处,解放战争时期,曾是叶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老区基点村。 大甲过去名叫“版竹”,是因过去大甲盛产毛竹,其中有一大片毛竹林尤为茂密名叫“版竹林”(现大甲中心小学位置),据说最大的直径超过七寸故又名“盖竹”,宋朝起官称福建省福州府古田县三十七都。 千年古刹保福寺,始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是古田大东地区仅存的古刹,该寺位于溪边里自然村,海拔1231米的孔雀岩之下,寺内有大雄宝殿与观音堂,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 五境堂又名福应堂,建于1738年,大甲村最初是分五个境(即北境、漳源境、溪源境、潮源境、邹陵境),各境村民信奉的神不同,先人为了加强各境村民的团结特建此堂,共同信奉林九娘,并定每年正月十一日举行一次隆重的五境迎神活动,各境民众轮流做东请迎神队伍和来观热闹的人们吃午饭,饭后东家还要给迎神队伍的小孩发红包,谁家办的午饭丰盛请的客人越多,说明谁家来年越兴旺发达,这就是大甲的“十一午”。 柏洋水库,是位于大甲村北面山上柏洋自然村内,海拔800多米,1974年开始破土动工,历时四年于1978年竣工,当时规定全村每个劳力要负担80天的义务工,这是一座由纯人工打造出来的水库,库容量为51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砌石坝,坝高16米,坝顶长度57米,坝顶宽度2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1平方公里。水库溢洪堰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无闸门控制,堰顶净宽6米,堰高2米,设计最大泄洪量21.18立方米/每秒。水库东岸有一个高2米、宽1.83米、长630米的输水隧洞(即“先锋洞”),库内水就是由该洞输往大甲,柏洋水库是一座饮用、灌溉两用的小型水库,在“先锋洞”口有一条长3公里的灌溉渠道,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灌溉区域覆盖大甲、邹洋两个行政村,涉及农业人口5000多人,是大甲最大的灌区。 改革开放以来,大甲村由于地处镇镇府所在地,集镇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自然村全部实现通车、通电、通自来水,电话普及率90%,电视普及率100%,但由于村财薄弱,自然村落分散,各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平衡。村民在耕作人均不足五分地的农业外,部分农民种些茶果,但主要还是以发展花菇、蘑菇等食用菌产业为主。全村人均收入6000多元,村财收入20多万元。这两年来,随着宁古路的开通和大甲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昔日古田的“西伯利亚”而今成为古田的“东大门”、“桥头堡”,古田第一个滨海、临港乡镇。 还有1个地名与大甲村同名:山西运城万荣县贾村乡大甲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