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山村介绍
-
蒲山村
- 蒲山村位于大济镇东北部、东与山岑隔溪相望、西边是坑北、南与山岑泗狮,大济苏厝接壤,北与蒲峰相连。2010年全村总户数1087户,4175人,其中男2126人,女2049人,耕地面积900亩,山坡地500亩,森林面积40亩,下辖后峰、过坊、店头三个基点,设16个村民小组,在外工作人员196人。 “蒲山”是由历史悠久的龙虎山沿变而来的。曾于1958年与蒲峰村合并成立红旗社,人民公社化后与蒲峰分开后成立红旗大队,1961年改称蒲山大队属大济人民公社。1984年底成立蒲山村民委员会,属大济镇。 农业生产 蒲山村地处木兰溪北部,背靠山面临仙永公路。自古以来种植水稻,甘蔗、小麦、花生、大豆、箊烟、瓜果。蒲山村原是木兰糖厂重要的甘蔗生产基地,当时甘蔗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作物。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改革开放,群众在发展农业为主导的同时又利用荒坡造果并种植蘑菇、香菇等增加了经济收入,尤其是2000年以来,村民们从广东引进果蔗新品种,由原来的20亩,后发展至600多亩。村民们的果蔗实行了产销一条龙,既解决了富余劳力的出路,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道路建设 2003年6月,上级交通部门拨款补助及村民集资共计98万元,扩宽通往大济、坑北并穿过本村中心的主干道,全长4.5公里,并铺设水泥砼路面。从2004年7月起,各自然村修筑10多条村道与主干道相连接,全长1.85公里,总耗资50万元,皆铺设水泥砼路面。使境内交通便捷,还安装50多盏路灯夜间照明。 民房建设 村内许多明清时期的土木结构的老旧平房,光线阴暗,又很潮湿,由于没人居住,多年失修,几乎要倒塌,村领导与镇相关部门联系,进行旧房改造,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20世纪90年人末起,截至2010年,全村新建和旧房翻建共有360多幢,总建筑面积4.32万平方米。特别是店头、后峰、过坑三个自然村新房建设连片,结构合理,改善村容村貌,呈现出一派新农村欣欣向荣现象。 自来水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个别自然村群众自发建水池引来泉水饮用。但在冬季枯水期间,供应不上,使群众饮水困难。21世纪初,建设民生自来水厂,村里总68投资万元,将卫生清洁的水引进各家各户,使全村98%的村民都用上。 环境卫生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卫生意识也极大增强。于是,村两委顺民心、随民意,拆除旧时遗留下来的房前屋后露天厕所,消除苍蝇、蚊子等昆虫繁殖源头。还有各村落设置垃圾投放点10个,雇用专人用专车按时收集垃圾运送到垃圾场处理净化。彻底改善境内环境卫生,减少疾病发生,使村民身体健康,老人长寿。全村群众医疗保险率达到96%以上。 企业发展 21世纪初,境内仅有数家木雕古典家具厂。工人100多人,2007年龙虎山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成立,这个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古典家具厂产生,使全村200多人青壮年劳动力投入到做仿古家具。截至2010年境内村民每年可增加5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使全村致富。 蒲山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有龙山宫、飞龙宫、黄氏宗祠、林氏宗祠、济公府、东华祠等。 除此之外本村还有40多家北上或南下广东经商从中得致富。村民们经济收入增多了,相应居住、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村民新建楼房50幢,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拥有洗衣机的150户,拥有彩电的200户,拥有电话机的450户。同时于今年十月又竣工了由村民们集资修筑的水泥道3.6公里,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 蒲山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1950年后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厅级干部有三人,公安系统的全国劳模一人,处级干部四人,科级干部5人。村内宫社有龙山宫,飞龙宫,宗祠有黄氏、林氏宗祠,还有济会府,东华祠,别具一格的参天杜捐六株,奇形茂盛的樟树三株。 还有2个地名与蒲山村同名:福建龙岩永定区岐岭乡蒲山村山东济宁泗水县星村镇蒲山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