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村
导航: 首页 福建 莆田 仙游县 大济镇 大济村
大济村介绍
大济村
大济村位于木兰溪的上游,大济镇的东部,仙游县城西部。大济村东与山岑村相邻,西与垅溪村接壤,南与西南村、三会村遥隔木兰溪相望,北至尾坂村新田小组界。地势北高南低,木兰溪和仙永公路从大济村南部贯穿而过。境内地形平坦,一马平川,无一山林地,全村有耕地面积1468亩,水田为主。管辖井头霞峰、琳河、济寨、四明4个基点自然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至2010年全村有2013户,人口6108人,其中男3156人,女2944人,在外工作人员42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在校的大中专生260人。 宋宝文阁待制陈次升在家乡创建北溪桥(今大济桥),乡民慰恩“待制桥”因方言“待制”与大济同音得名。相传陈次什于社稷,故宋廷勒令为其祖居地的井头霞峰,分前、中、后建起了三幢时称庞大房屋、该村庄故此得名“三座厝”,一直流传至今。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肥质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地,以种植水稻(早晚两季),小麦、甘蔗、花生、大豆、水果、蔬菜为主。还盛产龙眼干(即闻名中外的福建桂元干)。果农栽植的龙眼树成荫连片,是农副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的三桥组一株古老的龙眼树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说清乾隆帝游江南时,吃龙眼不慎咬破了嘴唇,帝怒曰“孽核,竟敢伤朕,罚汝一百年不得超生!”随手将沾血的果核投入溪中,果核逐水漂流,后来滞积于木兰溪下游的金山脚下一外溪滩上。河道几经变迁,溪滩成了田野,至十九世纪末(距乾隆游江南约一百年),田野上奇迹般地萌发一株龙眼苗,树叶呈深红色,古人称之为“红树”。以后该树结果,果肉有血丝,带腥味,树高10多米,遮荫面积达200多平方米,树势兴旺时每年可采收果实900多公斤。20世纪八十年代初,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员许秀淡曾多次前来取枝移接,但所移接的果实却始终难得其真传,此树至今犹在,堪称是仙游县境内第一奇树。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境内农业生产获得更大的发展,年年粮蔗双丰收,多次获得上级表彰。自1978年0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济村以发展农业为主导,大力拓宽多种经营,农民的家庭副业收入以传统的加工线面发展到各自然村的蘑菇、巴西菇等食用菌生产,逐步走上依靠科技兴农致富的道路,还有300多人长期在广东等地经商或打工。随着经济收入不断增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较快提高,原有村民几乎家家拥有洗衣机、彩电。现在大部分村民安装电话,使用手机,更换液晶大屏幕彩电、电脑等。添置新式家具有的每套价值数万元。有的还购置了二轮摩托车及小轿车,。20世纪90年代起,群众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先后翻建新房的300幢,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大部分房屋均为砖木和砖混结构,并装修一新。大济村境内的大济街,街道路面原为方岩石块铺成,全长180米,街道两旁店铺有90多坎。1995年仙永公路改道拓宽工程启动,至1997年新建的仙永公路新街全长1里,路宽38米,两旁新建店房1200坎,形成了一条繁华商业街。从四明桥头至三桥的仙永公路两侧所走的店房,更是鳞次栉比,有130多家,从事木雕仿古典家具制作,形成了制作古典家具一条街,从业人员1600多人,年产值达1亿多元,产品畅销海内外。所有这些都为大济村今后经济更加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济村是大济镇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镇政府大楼座落在大济街东头)。又是大济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大济村历史悠久,又有著名的“詹、朱、林”三姓琴坂宫和“四明陈”姓南台宫及詹氏宗祠,陈氏宗祠等,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内容,发展体育健身事业和增强人们的体质,每年的瑞午节,大济村号称“大济庙”和“南台宫”的两龙舟均分别开展龙舟竞渡活动,丰富民间文体生活,受惠于党和政府实施的为民造福“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010年底始,大济村民98%以上的家庭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还有100%的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减轻群众治病的医疗费。并正在实行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解除居民老年人生活后顾之忧,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重视教育,造福于子孙后代,属地内的大济中心小学(即原善化学堂)管辖全镇22所村级小学,成为大济地区的中心学府。大济中心小学从1950年初期仅有的一幢楼集教工宿舍和教室于一体的简陋校舍,在政府、村、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投资扩建改造,现建成三幢规模壮观的砖混结构教学楼,其中一幢五层楼含教工宿舍,一幢为幼儿专教学园,操场广阔,每年接纳了近千名群众子弟入党受教,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大济中心小学是省级达标学校。 2010年,大济中心小学通过多方集资,又新建一幢现代化设施的综合教学楼,教学设备更加完善。 还有1个地名与大济村同名:浙江省丽水庆元县濛洲街道大济村 [全部]
大济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