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圩村介绍
-
沈圩村
- 沈圩村是2007年11月区划调整时由原戚闸村、沈圩村、薛庵村合并的新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23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224人,辖15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共有人口6788人,土地11088余亩。辖区内有薛庵小学、戚闸小学两所,村卫生室两所。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沈圩村围绕“优化产业创先进、带头致富争先锋”主题,着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新农村建设上谋发展、求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基本概况: 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该村距宿州市仅10公里,位于206国道西侧,北临濉河,南至唐河,西与濉溪县毗邻,合徐高速穿境而过,符离服务区设在该村境内。2006年“村村通”工程在全区开展,“要想富,先修路”,区交通局下派-王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村村通”项目,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在解决了配套资金24万元后,沈圩村在全镇率先修了8公里“三横三纵”的乡村公路网,使每个自然村路路相通,并和符离村水泥路相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村民们真正走上了致富路。市、区两级多次到沈圩村召开“村村通”工程现场会,对该村村抓“村村通”做法和工程质量给予高度赞扬,沈圩村的“村村通”也被评为全市的样板工程,并向全市推广。令人心旷神怡的“十里桃廊”是沈圩村一大亮点,每年桃花盛开时都会吸引10万多人次来此观光旅游。 2、基层组织机构健全。 2011年,沈圩村顺利完成“两委”换届,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由翟正抗同志一人兼任,“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为沈圩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沈圩村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通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落实“六项载体”工程建设,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承诺落实带动工作落实,队伍的素质和形象全面提升。两委班子结构合理、9名干部老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43岁,地域分布合理,每村一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大专以上2人,高中1人。 二、产业结构状况: 1、农业基础良好,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沈圩村土壤肥沃,紧邻濉河,水源丰富,村民勤劳朴实,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瓜果蔬菜是该村一大特色。夏季种植西瓜不低于3000亩,花菜、辣椒、菜豆、苞菜、白菜、豌豆等蔬菜四季长青。然而,一往的蔬菜种植都是自给自足式的小规模种植,常规蔬菜缺乏连续性和市场竞争力,经济利润较低。 2005年符离镇党委立足镇情,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把沈圩村、符离村规划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村两委以此为契机,在掌握市场行情后,决定把沈圩村的蔬菜种植做大,把发展大棚蔬菜当作主攻方向,做成产业,为全村经济腾飞插上翅膀。为此,村干部及渴望在发展大棚蔬菜上一显身手的村民,多次到合肥、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大棚蔬菜生产种植经验。为尽快把大棚建起来,该村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思路以及蔬菜种植基础,积极争取财政补贴的“三增”项目款20万元,同时,蔬菜大棚户们又自筹资金30多万元,在沈圩村掀起大棚热潮。一年多时间,沈圩村的蔬菜大棚形成规模增至260余棚,占地400多亩。蔬菜除畅销本地市场外,又远销至淮北、合肥等地,当年净增收入300多万元。 由于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实行“一免三补贴”,沈圩村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稳中有增,风景树、油桃、吊瓜、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都有了一定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在去年3500元基础上今年人均增收700元,使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 2、经济能人返乡创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符离镇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沈圩村位于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核心,根据镇委“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建农民新村,用建设开发区的理念建现代农业园”的思路,村两委一班人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村民翟志礼利用在外学到的经验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建成建筑钢材加工厂;张小飞投资建成50多万元的菜板厂,共解决就业青年30多名。 三、未来发展规划: 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①建造新型温室大棚,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沈圩村大棚种植较早,棚体老化,每个大棚投资1万多元,属简易大棚,费工、费时、费力,每个温室棚年纯收入仅1.5万元左右。镇委组织总支书记到徐州三堡镇考察学习后,该村积极学习三堡镇新河村经验,,利用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的办法,由村重新统一规划,每棚投资5万余元重建,交给种植大户承包,从而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另外,该村桃树以南京雨花露为主,品种老化,现正已与萧县等地联系,更新品种。 ②扩大养殖规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沈圩村原来通过协调贴息贷款30余万元,扶持一部分养殖户,建鸡舍10多个,养鸡100多万只,与镇龙头企业刘0烧鸡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另有养猪户50多户,存栏母猪近200头,肉存栏量有1000多头;部分老年人在家分散养殖肉牛达200多头。为改善居住环境,在原有分散养殖的基础上,借鉴符离村养殖经验和符离镇特有的烧鸡产业优势,选址在濉溪大堤以西,戚闸小学、郭庙生产组以东,规划占地约500亩的养殖园区,大力发展养殖业。 2、优化居住环境,谋划特色新农村。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虽然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露天厕、鸡鸭满村跑,柴草乱堆放”的基本生活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2008年初,沈圩村自筹资金积极争取省卫生厅扶持资金共30余万元,对小翟村民组实行“四清四改”工程,改变了部分村民的居住环境。受这一启发,村两委设想围绕蔬菜大棚这一特色产业,建设有本村特色产业的新农村模式。即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通过“能人”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从而产生相应的产业带动,最后根据村民意愿,让富裕起来的村民规划新村,逐步形成种植区、养殖区、休闲区和生活区四区分明、宁静祥和的新农村。 结合空心村搬迁、土地整理,大力开展孙翟居住小区建设,规划建成具有商服、科教、医疗、休闲、公益等功能的农村社区。小区规划占地200亩,居住区内总建筑面积136000平方米,其中住宅96000平方米,公共和绿化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腾出建设用地300亩,新增耕地300亩,安置农户500户。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3、挖掘本地资源,打造休闲旅游品牌。 沈圩村原水系四通八达,水塘和环村的几条大沟常年水流不断,根据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冬修水利的三年规划,该村又在全镇率先掀起兴修水利热潮,开挖了两条大沟、六条中沟,疏通了田间沟、地头沟,真正做到沟沟相通,沟塘相连,确保了旱能浇,涝能排。此外,每年三月濉河岸上“十里桃廊”花红柳绿,田间温室大棚林立别有一番农家田园气息。沈圩村以游人每年来此休闲旅游观光为契机,利用丰富的水系资源和十里桃廊,开发休闲垂钓及旅游业,继而带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打响该村休闲旅游品牌。 还有3个地名与沈圩村同名:安徽滁州市来安县三城乡沈圩村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沈圩村安徽蚌埠市蚌山区雪华乡沈圩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