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山村介绍
-
汪山村
- 汪山村位于南昌市北郊45公里处的新建县大塘坪乡境内,北靠修河支流蚂蚁河,南临大塘“坪”内万亩良田。 汪山村东起(南)昌铁(河)公路,西至汪山老基村庄西端,南到红光渠道,北临蚂蚁河,辖面积为4.73平方公里。 汪山村现有人口260人,其中农业人口228人,耕地面积860亩,村中居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主,少数村民在外从事商业经营。所有村民都饮用机井地下水,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公厕,住房干净整洁,基本上都用燃气做饭。通往省城南昌的道路为二级公路。 汪山村程氏始迁祖玉琭公(1486—1546),为大塘程氏“恭、泰、信、敏”四房之泰房四世孙,因地处鄱阳湖西汊,紧靠修河支流蚂蚁河,遂以种田养鸭为生。经数代繁衍,人丁兴旺。至逢寿(字九龄、号模山、官名楷)公、逢禄(字养贤、号笏堂、官名达先)公兄弟俩又迁汪山新基。兄弟俩秉承先祖之志,“弱冠苦志诵读”,耕读遂成家风。至嘉庆庚申(1800)、嘉庆丙子(1816)、嘉庆癸酉(1813),子辈中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人相继中举;嘉庆辛未(1811)、嘉庆甲戌(1814)、嘉庆庚辰(1820),矞采、楙采、焕采又分别中试进士。自后,兄弟三人官运亨通,于清道光朝分别官至湖广总督、江苏巡抚、安徽巡抚,呈现“一门三督抚”的盛况。 1、汪山土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汪山土库是汪山村最为壮观、最为典型的古建筑,原占地108亩,房间1443间,现保存、修复的近50%.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且结构布局科学精巧、明朗大气,集皇家宫廷建筑、徽派建筑、苏州园林及赣南围屋之精粹,与鄱阳湖风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美誉。著名古建专家雷运棠先生在考察汪山土库后说,“这是江西近现代人文建筑史上的一笔重彩,整个建筑大气磅礴,雕刻工艺富贵而庄严、清晰简洁又不失神采,堪称建筑史上一朵奇葩。” 汪山土库以祖堂为中心,左右排开,呈东西走向,前面一排9栋并列,每栋4至7进不等。现保存、修复的仅祖堂以东(含祖堂)部分的13栋,每栋皆为独立的家居空间,但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置身其中,就象进入一个大迷宫,且晴无日晒,雨不湿鞋,冬暖夏凉。 土库墙体结构独特,内为木构架承重,四面外墙围闭,青砖立斗,斗中灌泥,采用一斗一眠式、单丁斗式砌筑方式,并每隔一段用拉铁把外墙“铆固”在木构架上。建筑平面型制以“进”为单位,以天井为中心,环绕天井布置房屋。屋面均向天井倾斜,形成“四水归堂”的格局。天井排水用迂迴曲折的暗沟引出,畅通无阻。 2、月牙塘 月牙塘位于汪山土库祖堂大门前百米开外处,呈半月型,面积约680平方米。四周用红石砌成,深1.25米,内侧有三个洗衣盘。 月牙塘这种设置,在建筑上称为“泮池”,乃古时读书儿郎洗笔之处,置于堂前以示这是诗书之家,在江南古民居中较为常见。 汪山土库所有屋面下水,一律通过暗道汇集到月牙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做作。 3、明朝古井 位于汪山老基祠堂大门口东侧。圆形井圈,花岗石质。井圈高40cm,外径36.2cm,内径24.8cm。井圈下铺砌方形井台,由井口至外略呈龟背面,面积约为12平方米。井内水源丰富,井内宽大,历次淘洗时都没有淘到四周边际。 井水清洌甜醇,当地村民在酿造“清明酒”时都喜用此井水酿造。 4、老祖堂门前塘 位于汪山老基祠堂大门前百米处,呈椭圆形,面积约1900m2。此塘与土库前“月牙塘”相似,均为堂前池塘。最初建造于明朝,后汪山土库开基后,于道光末年由土库出银扩挖重修。 此塘深1米,四周花岗石垒砌。 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 1、大塘清明酒 大塘清明酒用当地产的红壳早糯谷为原料,去谷壳后淘水浸透用大木甑蒸熟成饭,再用井水淋透,待饭凉到一定温度,加当地制好的酒药,酿成甜酒,然后用大坛把酒酿、酒糟盛了密封,一年后加入自家酿制的高度米酒,糯米饴糖或冰糖再密封,封藏时间越长越好,清明酒有明显特点,其色由米黄变成茶色,再到红褐色;其状似胶浆牵丝,滴流冻滞;其香幽雅清纯,味醇而微甜,沁人肺腑。它同时具有药用价值,对肠炎、腹泻、贫血、筋骨损伤等有辅助疗效。据传,唐大宗李世民南巡到此,有人献清明酒御用,备受赞赏。 2、大塘东坡肉 东坡肉是土库程家及大塘周边地区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相传宋朝名士苏东坡云游名山大川至汪山一带,正逢一孩童中暑,苏东坡将其治愈。孩童父母为表感激之情,买来猪肉招待东坡,并问东坡爱吃怎么烧制的肉。当时苏东坡正在看书,恰恰书中有“禾香穿身味道香”的诗句,便随口应道:“吃用禾草绑煮的肉吧!”主人回到厨房,把肉切成正方形,叠成厚厚一堆方块肉,用禾草绑了,和水煮。苏东坡食此肉,发现香浓鲜纯,肥而不腻,赞不绝口。第二天一早,苏东坡写下:“东家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一纸用银锭压在桌上。待夫妻俩看到纸上留言,方知先生就是苏东坡。从此,人们就把用这种方法做成的肉叫“东坡肉”。 3、民俗风情 汪山村至今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民俗风情如:上基谱、走谱饼、破摹等特殊风俗;春节、元宵、清明、中秋、冬至等节日风俗;还有婚姻风俗、丧葬风俗和各种风俗禁忌以及花样繁多的各种彩语如:男婚彩语、女嫁彩语、结婚花烛酒席,母舅开鉴彩语、丧葬彩语、玩龙灯彩语、做屋上梁彩语等。 道光元年(1821),矞采三兄弟经上奏道光帝允准后,在家乡汪山冈大兴土木,花巨资历时半个世纪建造一栋豪宅——汪山土库。它占地108亩,大小房间1443间,天井572个,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且结构布局科学精巧、明朗大气,集皇家宫廷建筑、徽派建筑、苏州园林及赣南围屋之精粹,与鄱阳湖风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美誉。文革时期,曾视为“封建官僚”与四川“地主恶霸”刘文采作为两大典型教材,名躁全国。 汪山村自明代肇基以来,世代繁衍昌盛,为鄱阳湖地区大族。村内古建筑以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美誉的汪山土库为代表,蔚为大观。至今保存和已修复的古建筑有13幢,房屋586间,皆为清代建筑。 建筑群体均为砖木结构,一律以南矶红石为基,上为青砖立斗,斗中灌泥,墙内以红石定磉立柱,以木结构承重,外墙与内柱用铁条相拉。梁柱粗大,柱架高宏,抬梁穿斗并用,四檐出挑,天井宽大,主厅前天井四周廊檐顶棚为精致柔和的卷棚轩。厢房外侧均置虎眼天井,屋内采光性好。外墙墙体相连,墙头高出屋顶,跌落成“三山式”、“五山式”高耸,白灰压边,轮廓线丰富多彩,给人以强烈的视感感染力。 还有2个地名与汪山村同名: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重庆忠县拔山镇汪山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