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里铺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凤城街道 南十里铺村
南十里铺村介绍
南十里铺村
南十里铺村地处莱芜平原,与泰莱老公路及莱新高速公路毗邻。高速公路新建的收费站、宿舍大楼就坐落在村南。这里公路纵横,车辆川流不息,来往如梭。村北有叶家庄铁矿、省地质水文队、鲁中化工总厂。村西邻方下镇嘶马河村,东与凤城街道办事处叶家庄村连接,隔沟北望是北十里铺村,南与高庄街道办事处西汶南村隔大汶河相望。村中土地经过深翻整平,土壤肥沃,盛产小麦、玉米、大马和10多种蔬菜。因泰莱老公路拓宽,泰莱一级公路、莱新高速公路及收费站、宿舍大楼、上下路-等设施占地,现仅有土地410亩,农户273,人口883人,人均0.45亩。 明洪武三年(1370年),亓姓由安徽省迁居羊庄,复迁到此建村。明嘉靖时曾设邮铺,名钟徐铺。清朝时期,泰安府派-来莱芜上任时,本县名人绅士必须到此迎接,因从莱城衙门口到此处正好十华里,自清朝起故称十里长亭,也叫“更衣亭”。因与北十里铺村一沟相隔,故称南十里铺。 民国二十一年前,该村为莱芜县老三区临汶乡;莱芜划为莱东、莱北、新甫三县,临汶乡划为新甫县汶南区;1945年划为莱芜县汶南区;1947年划为莱芜县方下区;1951年3月为莱芜县鲁西区,又称第四区;1958年划为矿山人民公社;1982年1月矿山人民公社改称城关镇;1984年4月改称莱城办事处;1985年10月改称城区办事处;1993年1月莱芜建立地级市,改为莱城区城市街道办事处,南十里铺相继归属;今属凤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南十里铺村建村已有600多年,建村之初只有亓姓,后有乔、安姓迁居村中,亓姓占98%。姓氏之间互相团结,合力耕读。 1948年前,南十里铺村土地瘠薄,产量很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据过去老人讲:“西南茅草地,北岭黄土湾,住的是草屋,吃的糠菜团。”大部分人靠推车卖菜、挑窑货换杂粮谋生,少数户做猪毛加工绳子生意,有的当长工、打短工求生。10年内人口保持在300人左右(生死平衡),没有娶进一个媳妇。 新中国刚解放,南十里铺村靠国家救济粮生活,没有耕地的牲畜和农具。1950年人与人组建“换工组”、“变工组”,户与户自愿结成“互助组”,农忙时互相帮助耕种。1952年冬到1953年春,亓廷瑞、亓秀春发起成立由36户组成的农业社;1955年全村农户人社;1956年由几个自然村成立五星高级农业合作社,并首次在村北岭打了一眼深18米的井,能浇地40余亩。1958年高级社分为小社,北+里铺、姚家岭、南十里铺三村为一社,亓建瑞任党支部书记,亓廷立任大队长。1963年三村分开,成为一村一社,后称为南十里铺大队,下分5个生产队。1960年初,在村西南名叫大西岭的一片坟地里栽上以‘金帅”、“卫锦”等为当家品种的果树362株,并在果园东边打了一眼深12米的大口机井,先用柴油机后用电动机抽水浇地,浇果树,尔后又在村南、村西连续打机井5眼,全村浇地全部电动水利化。1962年9月,莱芜县首批在这个村建立了蔬菜基地。1964年春大队长亓耀荣带领全村青年在汶河沙滩边植树造林长400米,挖沙填土造地30余亩。村里每年收获的大量新鲜蔬菜,供给莱城厂矿居民。每年收苹果4万余斤,供应济南、上海等城市,经济收入可观。“文革”前夕,这个村已有养猪场一处,还有油坊、馍馍坊、挂面坊、棉花加工厂、饭店等一批集体副业项目,当时在十里八乡是小有名气的。“文革”初期,村科技队以“大寨”为榜样,按照农业“八字宪法”的标准科学种田,经过优良品种培育试验,选取了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良种和玉米良种、棉花良种。对小麦等作物,实行单株、单穗精选,建立选择园、原种园,进行良种提纯复壮,试种成功后在全县推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村每年向全县推广小麦良种都在4万公斤以上。山东省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教授等人给予好评,并亲临该村科技队指导讲课,为村里培养了一批像亓玉华、亓廷联等农技通式的“土专家”、“田秀才”。1970年至1973年,县农业局选派村科技队长亓振顺3次赴海南岛繁育玉米、高粱杂交种,在全县推广种植。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科技队植保组从害虫标本、危害程度、灭虫方法上都已已建立档案,及时配制药物送往各生产队。1974年4月,莱芜县农业局定点在该村设立了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点,按期刊方式印发《作物病虫害防治情报》,寄往全县各社、队。由于这个村在农业生产、良种推广、科学治虫、积造土杂肥等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曾多次被省、地区、县评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许多领导、专家、教授、农科人员、社队干部,曾20多次前来取经学习,对村小麦产量跨“长江”、过“黄河”的事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于村粮食产量高,交公粮、卖余粮多,推广良种,山东农业科学电影制片厂、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等单位,都摄影、采写文章,对这个村的成绩作了公正的宣传。 1977年春天,曹桂芬向村民传授生豆芽技巧,全村80010的农户做豆芽生意,许多农户买上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还有的户新盖了砖瓦房,增添了生活用品和家具。为此,有人写文章称之为生豆芽是“小窝里抠出大螃蟹”的好生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踏上了致富路的快车道。-、个体经销户亓增臣,1981年5月开设了一处经营150多种日用商品的百货铺。他采取了“三一样”、“四不卖”原则,第一个成为该村每年获利上万元的户,受到有关部门表彰,挂上了“文明小康户”匾牌。青年农民亓肖玉,1983年3月,对准商业冷门找财路,靠经营针头线脑、钮扣鞋带、文教用品,在莱城官寺商场摆起小商品杂货摊,生意兴隆,并引来江苏、济南等厂家前来登门送货,年获利一万两千多元。他还出资扶持6户青年农民搞起了家庭副业。亓耀兴办起了洗煤厂、沙场、汽车运输队、饭店和化工厂,为村里安排了许多剩余劳力。 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速增长,电机维修、车辆修配、加油站、粮油店、百货批发、饭店、理发店、出租车等布满泰莱公路两侧,还有生豆芽、养蘑菇、种温室、开服装店,以及三轮车运销蔬菜水果的、搞建筑劳务输出的,全村从事二、三产业的青壮年劳力达80%以上,开创了家家文明经商、户户生意兴隆的可喜局面。 80年代至90年代,修成了4条长1500多米、宽10米、沙土石子混合路面的南北、东西街。1984年7月12日深夜,一场大雨过后,洪水通过汶河防洪堰决开的口子,冲进村里,造成了多间房屋、栏圈倒塌,冲毁玉米、蔬菜田350多亩,生产路1500多米,财产受到损失。当年秋种后,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用分段到户出义务工的方式,经过秋冬春三季施工,又修筑了第二条东西长2华里、高4米、宽1.5米的防洪大堰,彻底消除了汶河水患。1986年春,村里对村内住宅统一规划,新盖了一批新瓦房,90%的农户告别了土坯墙的旧房子,4户村民还盖起了样式典雅、风格独特的两层楼房。为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繁荣农村经济,1999年初春,在莱芜电业局和方下供电所支持帮助下,对村内使用了几十年的线路进行了整网改造,投资20万元更换线杆、电线和新变压器,彻底改变了过去线路老化,跑冒滴漏严重、安全系数低、电价高的后进局面。为了这项电力整网联网工程的实现完成,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纷纷捐钱,出工出力。为表彰捐资者,1999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村两委在新建变电室南墙上立石碑一座,把206个人的名字刻在上面。 新世纪伊始,南十里铺村党支部、村委会,正在带领村民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可爱的家园。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庄,富裕文明之花将永远常开。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全部]
南十里铺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