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亓家峪村介绍
-
下亓家峪村
- 下亓家峪村距高庄街道办事处驻地8公里,莲花山北麓。南为上亓家峪村,东为后王家峪村,北为徐家峪村,西为赵家峪村。本村现有81户,213口人,耕地面积247亩。 据《莱芜市志》记载:明朝中叶,由亓姓建村。因址在山峪中,冠以姓氏,曾名亓家峪,因重名,改称下亓家峪。最初是亓姓,后亓姓渐无。现村中有李、刘、蔺、高4姓,以刘姓居多。多少年来,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耕读传世,民风淳朴,勤劳勇敢。 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下亓家峪村属新甫县汶南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划为13个区.下亓家峪属汶南区;1951年3月,属汶南六区;1960年4月,下亓家峪村被划归为牛泉人民公社;1985年10月,高庄改为镇,下亓家峪划为高庄镇;2001年10月撤销南冶镇,与高庄合并,成立高庄街道办事处,下亓家峪村属高庄街道办事处管辖。 1921年,下亓家峪村为打击土匪,防匪,保家护民,在村西的山顶上修建了防御山寨,村人称“围子里”。城墙围山顶而建,南北长约800米,东西长约600米,为长方形建筑。墙体高约5米,宽1.5米,墙体全部用石头砌成,围墙有南、北、东三个大门,每道门的上端都建有炮楼子,供村民们避难居住。现旧貌仍存。 下亓家峪村村民在解放战争中积极支援前线,投身于战争之中,为全国的解放贡献力量。刘来先就是一位杰出代表。他生前是华野3纵8师某团团长,带领部队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先、刘顺先、刘文先积极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最前线,-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刘振清、李子贵参加了莱芜战役,刘振清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李子贵身负重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文革”期间,该村建立了一支业余宣传队,演出《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京剧样板戏,在周围村庄名声大震,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下亓家峪村自古以来注重教育,清光绪年间该村的蔺廷德、刘月增两位教书先生自办学堂,收集各村学生,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当时教育界的名人。解放后,该村特别注重教育,为培养子孙后代,舍得投资。于1972年在村南拆除了古庙,自建了学校1处,满足了本村孩子上学的要求。在1983年学校合并到井峪联小。下亓家峪村是一个有先进文化的村庄,现已有9位本科大学生,一位研究生,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下亓家峪村第一任书记高开仁多年来带领村民大搞山区农业。在山上栽花椒树2万株,栽山楂树5千株,带领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在1956年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下亓家峪村特殊文化的积淀,使之成为名人辈出之地。解放后,刘振堂曾任山东省邮电局局长,他的长子刘建忠曾任山东省劳动局局长。蔺兴民任泰安市泰山区副区长。 该村还先后办起了石料厂,废品塑料加工厂,成立了建筑队,工副业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增。近几年该村的住宅焕然一新,家家安上电话,成为电话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的下亓家峪村在高庄的南部山区如同一颗明珠,光彩夺目。 相信下亓家峪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