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家庄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鹏泉街道 南张家庄村
南张家庄村介绍
南张家庄村
南张家庄村隶属莱芜高新技术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区东部,磁莱铁路、莱博高速公路西侧,交通便利。 南张家庄建村已有360多年。相传张姓于明朝末年迁此建村,命名张家庄,因重名,改称南张家庄。建村之初只有张姓,后李、王、刘、韩、尚、孟、马、高8姓陆续迁聚,其中张姓占40%。族姓之间从不分众寡、贫富、强弱,都以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互助耕耘、帮教读书为乐,世代相传。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陶家乡•南张家庄”。1939年至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和新甫三县,南张家庄属莱东县龙崮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南张家庄属莱芜县矿山区。1958年,属矿山人民公社。1985年,属莱芜县北孝义乡。2001年,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属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南张家庄村自古以来,土地比较宽满,世代以农为生,生活自足。解放前经常遭-匪帮的抢掠、绑票,搞得全村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现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壮烈牺牲的烈士有:张廷起、李京勇、李际顺、-芳、刘仁先、李庚先、刘振其。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南张家庄村的荣耀,也是家庭的光荣,激励着后人披荆斩棘,奋斗不息。 暑去寒来,星转斗移,南张家庄村人历经沧桑,直至1948年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安居乐业。1954年,12户村民自发组织农业合作社,成为当时周围村民的创新之举。1956年,全村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实施“人七劳三,困难户加辅助”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1958年,转入人民公社。1972年,南张家庄村开始“农业学大寨”,在三翻岭改土造田。1968年,大旱,村民奋起抗旱,打直径6米、深18米大口机井7眼,基本上保证了大旱之年没减产,口粮达到自足。1977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起早睡晚,顶风雨、冒严寒、出大力、流大汗,在村前建起大型扬水站一座,修建水利灌溉渠道6华里。1980年,在村东南沟筑坝修堤,建起小型水库一座,架线输电,购置设备配套,使80%的土地得到灌溉。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搞科学种田,粮食产量飞速提高,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10余万斤。1993年,村里采取集体拿大头,个人拿小头的集资办法,投资6万元,打吃水井一眼,购置自来水设备,率先喝上自来水。1997-2001年,村平稳发展。南张家庄的生产面貌,经济状况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大步迈进。 重视文化教育,以文育人,提高文化素质是南张家庄村的传统。民国时期教育就有私塾,解放后办起小学。1958年扩大校舍,新建教室10间。1975年,又投资10万元,增建教室12间,大门院墙焕然一新,入学儿童达到100余人,成为附近村中心小学,从此南张家庄文化教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4年,南张家庄村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共85人,其中后来成为博士生的2人,研究生的28人。2001年出国留学生1人。2001年村里又制定政策,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600元,这一举措更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热情。 南张家庄村的公用设施建设发展迅速。1975年,拓宽东西街道200米,生产路2000米。1995年,新建办公大院一座,内设人口学校、党支部、村委会、计生办、卫生室。2002年,又改造房屋2间,设立老年人活动室,使老年人老有所乐、乐有场所。 2002年10月22日,南张家庄村纳入新成立的鹏泉街道办事处。近年来,南张家庄村抓住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强大机遇,积极进行村庄拆迁改造,村民转移安置。2002年,启动旧村改造,第一批81户村民于2004年11月率先搬进裕丰小区楼房居住。2004年底,村两委班子换届,南张家庄村民居委会更名为南张家庄居民委员会。村民农村户口全部转为城镇户口,实现了由村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2004年-2011年,南张家庄进入平稳发展时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南张家庄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积极参与高新区的建设。2011年5月1日,南张家庄居民委员会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进行村庄整体拆迁改造。历时一年,至2012年4月全部拆迁完毕。2012年6月,启动“龙泽苑”高层居民楼建设。2014年5月,“龙泽苑”高层居民楼建设已经完成12栋,22万平方米,沿街商铺1万多平方米。“龙泽苑”小区将于2015年5月开始入住。 南张家庄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广大村民正用勤劳的双手抓住开发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描绘着南张家庄的锦绣蓝图。南张家庄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还有3个地名与南张家庄村同名:山西晋中介休市宋古乡南张家庄村山东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南张家庄村山东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南张家庄村 [全部]
南张家庄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