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陈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口镇镇 马陈村
马陈村介绍
马陈村
马陈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5公里,口镇西南7公里处。北依申陈村,南望方下镇谢官庄村,东邻郭陈村,西与康陈村相接。耕地1200亩,355户人家,1087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成化二年,马姓由章丘迁此建村,因邻村多以陈村取名,以姓名村,故名马家陈村,简称马陈村,以盛产大马著称,已有540年的历史。村中现有马、郭、董、苏、亓、乔、郑、黄、王、刘、耿11姓。 明成化年间,莱芜境内42里,正德后改为42保,马陈村属辛兴保;清袭明制;民国初年属八区(寨里);1941年5月莱芜划为三县,属莱北县寨里区;1945年10月复归莱芜县,由口镇区管辖;1946年9月属仪封区;1954年8月成立初级社;1955年10月成立高级社时,属羊里区所辖;1958年属羊里乡;同年10月以乡成立羊里人民公社;1960年4月归口镇人民公社;1984年属口镇办事处;1985年属口镇所辖至今。 马陈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建国前后出现过不少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不怕流血牺牲。据《莱芜县志》记载,就有马维俊、马维福、马树礼、董日礼、郭绍民5位烈士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日战争时期,17岁的郭绍龙投身革命,解放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师改委,现已退休。1947年2月,马陈村民兵联防大队成立,由西五陈村的68名民兵组成,配置机枪3挺,步枪50余支,由马树信(马陈村人)李章廷(郭陈村人)任正副大队长,康书成(康陈村人)任指导员。联防队成立后,曾配合主力部队参加过多次战斗。较大的战役有口镇战役、亓官庄战役、埠村狙击战等。同时,联防队还积极组织民工支前,打扫过济南战场,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马陈村联防队也因作战勇敢留下姜名。 马陈村人崇尚科学,重视教育,文教卫生发展较早,出现了不少文人雅士。早在清代,著名的就有马玫,功名至登仕郎,其四子马锡元、五子马锡桓是两名贡生,以文武举人名传乡里。马锡元曾供职清咸丰年间的莱芜县府,他的子孙辈住宅就设有“前学”“府学”两所私塾学堂,至今后代中大多从事教育事业,以从教为荣。1933年,马芳坡在村中观音庙址还办有私塾学堂,是有名的书香门第。郭姓家族中,郭俊元也是清末秀才,该家族中,后人多从事医疗卫生行业,著名的有郭本增父子。1953年西五陈村四中荣在马陈村观音址成立公办小学,自此小学教育延续至今。1971年成立四陈村联中,1973年并入陶镇初级中学。1983年村里投资数万元,建起了村级幼儿园。1977年,村中连年都有青年学生考入大专院校。 早在1952年,陶镇乡联合卫生所就设在马陈村郭本增宅,郭本增任所长。1969年实行村办合作医疗。1982年卫生室个人承包,分成了几个医疗点。1987年合办成村级卫生所。2000年镇医院统一调配医疗人员,减室压所,马、康两陈村合办马陈村中心卫生室至今。 解放后,勤劳朴实的马陈村人响应党的号,积极参与各种生产组织的建设。1954年8月成立了初级社,社名“爱国农业社”,入社35户。1956年2月,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名“长胜农业社”,入社农户179户,王清元为社长。社员们依靠集体力量,战胜各种自然灾害,走上了幸福之路。 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马陈村也开始发展集体经济。“文革”之前,村里就组建了林副业队,黄加臣任队长,种植各种果树,田边地堰种植紫穗槐、闲散地块栽植木材树株为主,还兼作各类蔬菜的种植经营。郭振坤编制笊篱,郭本全砸制白铁,耿宪富、郭本友开红炉打铁。新上了木工组、电工组,开发了窑厂,组建了拖拉机组。1975年,又购置了200车床、八尺车床、80吨冲压机、切砖机、压瓦机等机模设备,副业发展扩大规模。80年代初,建造了四座大型车间、厂部二层办公楼1座,厂名为“莱芜华龙机械制修厂”,集车床、刨床、钻床、电焊、油漆、红炉、车队、维修、建筑为一体,职工人数达500名之多,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小麦精密播种机,并推广生产,销售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村办副业逐渐发展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华龙机械厂”。 为该厂的发展,马陈村籍在外工作的干部工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如马树文、马树江、马树太等同志,献计献策,提供信息、技术、材料购买、职工培训等方面给予很大帮助,受到了乡亲职工的赞扬。华龙机械厂现已分为3家工厂,分别由刘西厚厂长、马学东厂长、董秋德厂长负责管理经营。 村庄规划,道路建设井然有序,线路成网绿树成荫。农副业产品经营网点一个接一个,养殖种植业户、工商运输业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规模不断扩大,为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陈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热土上,追求美好、不懈奋斗,创造着现代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千村民为生活在这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而骄傲、自豪。 还有1个地名与马陈村同名:安徽六安市霍邱县扈胡镇马陈村 [全部]
马陈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