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洼村介绍
-
许家洼村
- 许家洼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6公里处,东距口镇6公里。北临汇河,西、北是羊里镇的东留村、仪封村,南与刘陈村相接,耕地1020亩,440户人家,1420口人。 据古碑载:许家洼村,原名范家庄,明初遭兵劫,村民迁此,村落荒芜。明崇祯年间许姓由辛兴迁此,因此处地势低洼多涝,冠以姓氏,取名许家洼。 许家洼村建村已有400余年历史,始建村时只有许姓一家,多年后又有张姓、时姓各一户迁此,现共3姓。许姓人口占98%以上。 据1991年《莱芜市志》载:明正德后,莱芜县划为东、南、西、北四乡42保。许家洼村隶属仪封保;民国初期,许家洼村隶属寨里区仪封保;1941年,许家洼村隶属莱芜县寨里区;1946年,许家洼村隶属仪封区;1951年仪封区改为三区,1955年10月复称仪封区:1958年3月,撤区建乡许家洼村又隶属羊里乡(仪封区撤销);同年10月,以乡成立人民公社,许家洼村仍属羊里人民公社;1960年,撤销高庄、羊里两个公社,许家洼村划入口镇人民公社;1984年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公社属口镇办事处;1985年改属口镇至今。 许家洼村处于汇河之阴,傍河而建村庄,地势东高西低,耕地全部在村庄之西,地貌属河谷平原,潮褐土地质,地下水源比较充沛。因村庄紧傍汇河南岸,风景宜人,村北这条源于章丘地的汇河常年流水潺潺,蜿蜒的河堤,树木葱茏,绿草如茵。顺堤柏油路东接姚口公路,西通O九公路,交通便利。村中原建有关帝庙1座和土地庙1座。1938年,庙内神像被拆除。关帝庙位于村中一丁字路口,面向南北大街。神像拆除后,该庙成为村民演戏、娱乐的场所。1957年,因建学堂拆此庙。村中现存清朝修建的二层民间古楼一座,因座落在地势较高的村东,显得更加高耸壮观。 许家洼村自建村以来,村民以务农为生,兼以手工业和经商为辅。手工业具代表性的是铸造业,现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最早许建杨一家创办,后分为东西炉房,1955年开始搞联营。原先主要铸造铁锅、犁头、鏊子等用具,后逐渐发展为铸造拖拉机配件、三轮车配件、纺织机械配件、水泥机械配件等多种产品。据东西炉房的五代传人许庆福等人讲,1942年后,曾为八路军铸造过手榴弹、地雷等武器,为支援前线做出了贡献。还有许其永的铜铸造也颇有名气,他铸造的铜烟袋锅在当时驰名四乡。该村的油果铺亦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传人许其兴加工的糕果在莱芜堪称精品。解放前,因汇河水有时泛滥成灾,加之该村地势低洼,常有不收成的年头。平常年景,村民方能安居乐业,过上温饱生活,若遇灾年,也只能过糠菜半年粮的日子。 解放后,1955年,由许继增、时殿仁挑头建起了第一个互助组(那时亦称帮工组或换工组)。同年,由时殿仁、许专孝、许海昌等人组织成立了初级社(当时称农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许维顺任社长。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全村分两个连,1959年分为6个生产小队,1962年实行三级核算,队为基础,又分为12个生产小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家洼村的农业生产和工副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农业方面,历届村委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利用靠近汇河,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优势,集体组织和鼓励个人打机井,现全村机井已达30余眼,每40亩地拥有一眼井,同时,村里投资修建水渠3000余米,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保证。村民由以前的种粮为主逐渐调整为以种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为主。全村的经济作物面积已达99%以上。2001年,被莱芜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称号。在工副业方面,以铸造业为龙头,机械配件也由以前的粗糙型向深加工转化。现有铸造加工厂5家,从业人员百余名。1995年被莱城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铸造专业村”。该村的草编业始于1970年,村委抽调了30多名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办起了草编厂。在外贸技术员的指导下,所编座垫等产品打开了市场,此项手工业在该村迅速发展,无论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人人会草编,户户搞加工。这样,许家洼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草编专业村。吸引各方商客,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编织、销售为一体的市场。每逢初一、初六的陶镇集,十里八乡的人都到许家洼村来做草编交易。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许家洼村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积极参军参战、支前拥军的模范人物。抗日战争时期,许玉顺、许效成等人就积极参军,仅1946年至1947年的大动参期间,该村就有许庆明、许其忠、许洪文等20多人参军。0员、村长许玉贞送次子许效孟参军的事,在当时传为佳话。许效孟曾任南京部队某团团长,现离休,住南京中山陵干休所。许庆明、许维茂等人多次荣立战功。许维良、许永成、许维敬在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村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支前.拥军拥政。1947年3月,口镇聚歼战之后,泰安专署进驻许家洼村办公。当时的粮食局、银行、医院等机关分别设在村民许长禄、许兴昌、许继增等家里,他们把最好的房子让出来,在生活上处处给予方便,为机关办公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11月份泰安专署因工作转移时召开的会议上,专署领导给予了高度赞扬。解放后,许家洼人继续保持着这种良好的革命传统,从建国后第一次义务兵役制开始实施,该村年年向部队输送优秀合格兵员。其中许多人在部队荣立军功,转业后在各行各业成绩卓著。 许家洼村人,历来重视教育事业。1900年就有了较正规的私塾学堂,许建和是当时有名的私塾先生。1930年,村里成立了小学,许敬德任教师,因其德才兼备,故刘陈村、申陈村等村的学生多来许家洼村就渎。在1930年左右,莱芜县曾统一考取单级先生,该村一次考取7人,被分配到四乡任教师。 建国之后,从1969年以来,该村已有大中专毕业生50余人。分别在行政、教育、卫生、公安等行业工作。其中有许多优秀人才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该村现有研究生2人,许司东是该村第一个研究生,现在莱芜市政府办公室工作。青年诗人、文学评论家许庆胜,笔名柯先生,现在莱芜市第四职业中专任教,笃志于诗歌创作,现已出版诗集三部、文学评论集两部,现任省青年诗歌协会理事。许继山,毕业后改变就业观念,1990年进北京打工,1992年建立了“北京市朝阳区塑料福利制品厂”,现已拥有工人30余人,流动资金240余万元,每年上交利税15万元以上。 许家洼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们正用勤劳和智慧编织着更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