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村介绍
-
黑山村
- 黑山村位于莱城西北40公里、雪野镇政府驻地西南10公里处、四面环山,村庄依山而建,东至酉坡村,西接房干村,南靠大王庄镇炉厂子村,北邻安子湾村。黑山村现有226户人家,611口人,耕地面积409亩。 据卢氏谱碑记载:明朝末年,卢姓由章丘县迁此,唐、彭、宋三姓早居。因村东有黑山,以山名村。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王石保•黑山”。明天顺年间至清末黑山村属王石保;民国初期,属第八区;1946年属香山区;1955年11月属安子湾乡;1958年10月隶属于上游公社;公社以下又设管区,黑山村属安子湾管区;1984年隶属上游办事处;1985年10月隶属鹿野乡;2001年至今隶属于雪野镇。 在抗日战争时期,黑山村地处抗日革0据地华山区。南到老虎岭,北到北门关,东到李家庄,西到杨家圈。许继亭任区长,曾在黑山村领导过抗日动,至今老人讲起他来还记忆犹新,绘声绘色。就连其身上带着什么枪还津津乐道。当时地处闭塞山中,交通极为不便,只此老虎岭,空着的农用独轮小车,一个壮汉也很难推过。正由于这个原因,当时独立营在此秘密活动。由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200多人。到解放战争时期力量逐步壮大,汇入到解放军中。在这期间,黑山村民支援军队,参加军队,在人力物力上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村民毛加树,早年入伍参军,在军队里当通讯兵,1947年在淮海战役中牺牲,年仅22岁。 黑山村民间艺术丰富,在“0”时期,村中就有两个剧团,一个唱古装戏,另一个唱现代戏(两剧团现已解散)。他们表演过的一场场精彩的戏剧,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现在,村中多能工巧匠,在方圆几十里内小有名气。 黑山村,村风纯正,民风朴实,养育了不少的好儿女。李文征,1944年参加革命,曾任天台县粮食局局长,现任蓬莱-秘书科科长;毛瑞军,现供职于济南武警部队总医院,是村中第一位研究生。 解放前,村中设私塾,1942年始建黑山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山前瓜屋子村的李若卿便活动于此,并以在安子湾教学为名从事地下工作。 黑山小学1986年扩建整修,同年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学校。现在,由于学生少而合并于鹿野小学,仅留幼儿园。就是这座小学,自恢复高考以来,曾先后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了l6人。 黑山村民都和睦相处,宛如一家,自古如此。每逢谁家娶了新媳妇,添了人口,全村每户或拿几斤面条,或送几个鸡蛋,以表庆贺;每逢谁家死了人,每家都要送盘缠,即买一两刀火纸送去以示安慰。 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以地瓜、高梁、谷子为辅;经济作物以花生、生姜为主。生姜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有人种植。山上大量栽种柿子、软枣、苹果、桃、板栗、花椒、梨等树,是黑山村一项较大的经济来源。 黑山村原先是贫穷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富裕文明的先进村。于1994年建了沙厂、采石厂。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运输问题,黑山村从1994年开始修建了60多华里的生产路,给村-粮运粪带来了方便。如今村中仅三轮车便有26辆,是村民奔小康的主要工具。家家都富裕了,于2001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话村。 由于地处山区,水资源缺乏,于1966年修建了东沟水库;1970年修建了西沟塘坝;1972年修建了南沟坝;1974年修建了老虎岭土坝。自2000年以来,又在村东、村西、村南三个方向的地片修建水池、塘坝11处。生产条件好了,不仅扩种了生姜面积,还积极引进了脱毒生姜,优质白皮大蒜,远志、丹参等药材,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收入。 “兴水利,促调整”。自2000年以来,治山治水不停步,逐步投资30多万元,修建水库塘坝,解决了旱情。又投资10万余元,建起了自来水池一座,解决了全村600多口人及牲畜吃水的问题。2000年冬,又新建蓄水量2000方的水池2处,计划再投资3万余元,投工l至2万个,解决灌溉150余亩农田,使全村农田都能有可靠的用水保证,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勤劳善良的黑山村人,正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着黑山村美好的蓝图。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2个地名与黑山村同名:贵州安顺西秀区双堡镇黑山村四川眉山洪雅县高庙镇黑山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