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许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寨里镇 唐王许村
唐王许村介绍
唐王许村
唐王许村位于莱芜城西北26公里处,距寨里镇政府驻地4公里。东靠周王许村,南面跟韩王许、太平街接壤,西与北庵、莱芜蚕种场、和平村相邻,北同大王镇大下河交界。全村有391户,1194口人,耕地1350亩。 据村内“三清观”庙内碑文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年-1398年)曹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名村曹家庄。随之,唐姓也从-县迁此,并且人丁兴旺,改名曹唐王许。因址在周王许村西,又称西王许。清道光年间,称唐家王许。建国后,称唐王许。 唐王许村,明清年间,属莱芜县西乡王许保;民国初年,属水北区;1951年3月,属十四区三义乡;1955年10月,属水北区太平乡;1958年3月,属水北乡;是年8月,属水北人民公社;是年10月,属寨里公社;1984年4月,属寨里办事处;1985年10月,属寨里镇至今。 唐王许人自古淳厚勤劳,因此村里实业繁荣。早在清代民国期间,就有油坊5家,其中唐氏3家,景氏l家,贾氏l家,且在方圆四五十里内,闻名遐迩。俗说:“周王许的石匠,唐王许的油坊,韩王许的锡壶,太平街的篓筐。”颜氏的砖瓦窑和石灰窑在周围村也很有名气。大多数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然而,日本入侵中国后,村民可就遭了殃。1941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张里据点的大汉0刘增岳带领鬼子来扫荡,把村里的东西抢劫一空,把群众逮去十几人,把唐永培打死扔进井里。临走又放火烧了唐王许,大火烧了3天3夜,烟灰一直刮到16里外的孤山子村北。祖祖辈辈过下的家产全部变为灰烬,从此唐王许穷了下来。 1942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日寇和汉0二大队在邻村丁家屋安了据点。敌人天天用皮鞭、枪托逼着村民去给他们筑炮楼、修公路,又三天两头逼粮要款,向该村一次就要2500公斤,直搜得老百姓瓢干瓮净。到了1943年春,又遇上百年未有的大旱,家家挨饿。人们吃净了树叶,剥光了树皮,后来只得用屋上的茅草和滑石粉来充饥。这一年,曹希利、曹希柱逃荒上了青城,曹文英、曹显臣下了关东,唐文诰、唐永平活活被饿死。 1945年日寇投降,-反动派又来捣乱。1947年农历腊月初八,-王耀武部229团驻扎该村,把树砍光去扎了木寨,把桌椅家具弄去修了防御工事,把各家院墙都扒倒,粮食、猪、狗给糟蹋了个干净。把没跑掉的小孩、妇女抓住关起来,竭尽威胁0淫之能事。把一辈子忠厚老实的唐玉岭用腰带绑在树上,用刺刀一刀一刀地刺死,景树安也是这次被敌人用枪打死的。 后来,在0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才一天天地好起来。1947年,全村进行了土改复查,广大贫农、雇农分得了土地和房产,翻身作了主人。1954年春,成立了互助组。是年冬到1955年春,全村绝大多数农户都分别加入了五爱、前进、裕丰3个初级社。1956年,3个初级社合并为五爱高级社,全村实现了合作化。 1958年公社化后,该村依靠集体力量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为村北打不出水井,村北和岭上的900多亩土地全是旱田,平均亩产不足100斤。为此,该村在1964年建成石湾沟水库,1965年又打成马家沟机井,并修了二级扬水站。使北坡绝大多数旱地开天辟地第一次浇上了水,由旱田变成了水浇地。 1967年雪野水库西干渠修通后,村北地的轮流期由60多天缩短到20多天。1980年公家庄水库建成后,该村成为西干渠的最下游,雪野水库的水很难送到这里。面对这种情况,1983年该村在村中打出1眼深机井,建起第二个扬水站,扬水站的扬程12米,架渡槽1100米,挖地下隧道400米,由当时的副支书曹化松测量、设计,带领村民施工,把水送到槐树子,浇地400多亩。1984年,又建成西岭扬水站,把南洼机井的水,用二级提水的方法送上西岭。这就使村北绝大多数地用上了当家水。 为了进一步扩大井灌面积和推广节水灌溉,1994年该村在村南新打8眼深机井,埋设3条地下塑料管道。分别从村西、村中、村东3路把村南水输送到北岭和西岭。每条管道长1.5公里,粗6寸,分设若干个出水阀门。同时又在西岭后和马家沟各挖1个600平方米的方塘。这样,该村的1300多亩土地除东岭上的60亩地浇不上水外,其余1290亩土地全部用上当家水,并使轮灌期缩短到10天左右。可以说是啥时浇地啥时有水,彻底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 该村在治水的同时,从1964年至1980年还将村北、村南的全部土地深翻整平了一遍,并修好了三纵四横7条6米宽的生产路。使粮食平均亩产由建国初的不足100公斤,提高到2001年的1000多公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也迅速繁荣起来。1986年村里投资10万多元建起大型砖瓦厂,1991年又投资30多万元建起寨里以西第一座储100吨的恒温库。全村现有姜蒜收购点5家,季节性大蒜收购点10家,食品加工点6家,馍馍坊3家,饭店2家,百货批发站2家,小卖部6家,拖拉机、三轮车运输专业户80多家,轿车、面包车出租户6家,年创利税20万元。进城打工经商者240多人,妇女、老人在家种田,青壮年进城打工经商已成为新时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发展,使唐王许村逐渐富起来了。从1975年开始的新村建设,现已按规划基本完成。全村近400户住上排房,东西每排32户,每8户辟一条宽7米的南北大街,并且都已硬化;南北17排,排与排之间留有5米宽的的巷道;穿村而过的寨金柏油路为村内东西商业大街,两旁盖起了商业房和二层楼,其中第一家建楼的是颜家。东西柏油路与兴阁、文化、富民三条南北水泥大街贯通。 在革命战争年代,村里也出过不少英雄。唐宝元是唐王许的第一个0员,他在1938年加入0,1939年担任唐王许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年秋参军到滨海军区,1942年在莒县大店村英勇牺牲。唐永厚(字子坤),1939年入党,1940年任区中队队长,1942年在-形势下,本村的党组织被破坏,不少党员去自首,日寇将他父亲唐文诰扣押起来做人质,逼他写信给唐永厚让其回来自首,要不然就杀他的头。可唐永厚不屈不挠始终未去自首,而是在当地更加坚决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到底。表现了一个0员高贵的民族气节。唐文常(1926-1951),1943年10月入伍,1944年入党,任志愿军26军77师229团连长,荣立一等功1次,1951年3月在朝鲜战场壮烈牺牲。在那战争年代,该村共有13名革命烈士为祖国流血牺牲。建国前后,又出了景兆辉等8位县(团级)以上干部。 该村十分重视教育。早在1920年(民国九年)就在三清观内建有学堂,有学生二三十人,第一位教书先生是周庆泽,周围各村都来就读。开设的课程是国语、算术及-。建国后,把三清观的神像拆除,先后盖起两口新教室,改建成唐王许小学,最初是一口教室进行复式教学。1976年前后,因扩班拆除三清观,在其遗址上,建成容纳5个教学班的完全小学。197年恢复高考至今,全村已有50多人考上大中专学校,其中唐文芳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唐东湖为唐王许村第一个大学本科生,1974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 村里人爱好文化娱乐,三清观院内也曾是村里的文化娱乐中心。自建国前至20世纪70年代,以唐文阁、唐清元、魏京人、魏敬修、魏安祥为首的戏剧爱好者,自动出钱购买乐器和道具,利用冬闲晚上的时间在庙内排练。春节和元宵节等节日就在庙门前搭起舞台演出,他们演出的《小姑贤》和《智取威虎山》等剧目受到村人的喜爱,从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弘扬了民族精神,也唱出了村民的心声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全部]
唐王许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