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庄村介绍
-
大高庄村
- 大高庄村位于莱城西北20公里,寨里西南3公里处。村南、村西依傍汇河,与杨庄镇接壤。东、北与本镇涝坡村、魏王许村、边王许村相邻。村北有西南东北走向的O九公路(后改称枣徐公路)通过。地处平原,耕地1610亩,561户,1680人。 据明嘉靖年间重修“七圣堂”碑记载,七圣堂创修于唐朝,足见始建村当在唐朝或之前,因村址地势较高,四周基本呈阶梯形,曾名高庄。因重名,1982年经莱芜县人民政府批准,改称大高庄。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大下保•高庄。”清朝时大高庄村属大下保;从民国初至1955年,大高庄村划为第十四区或称水北区;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大高庄归寨里人民公社所辖;1985年10月隶属寨里镇至今。 大高庄村原有赵、张、李、王、闫、燕、孙7姓,以赵、张两姓人口居多。为人学、生活方便,1995年,丁姓一家迁至大高庄村,现共8姓。 由于文化历史积淀,该村优秀人才辈出。民国初,赵相台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善诗画,尤善隶书。1938年-1949年参加革命的有赵孟全、赵宗友、赵宗恒、赵长胜、赵合臣五人。另外,还有爱国人士赵源臣。 大高庄村的传统面食烧饼、烹调技艺,可以说是名闻遐迩。大高庄烧饼始于清末,至今约有百年历史。始创者乃张孝君之祖先。烧饼体薄、形美、味醇、品类多、劲柔可口,是馈赠佳品,畅销国内外,远销日本、韩国,美名远扬。烹调大师张廷琚,技艺高超,闻名十里八乡。一生所教学生数人,使其技艺发扬光大。解放前后,周围村庄遇有红白公事,所用宴席、祭品,基本上是请大高庄人制作。大高庄“莱芜梆子剧团”组建于1935年。活跃于苗山、辛庄、孝义、见马一带。规模大,艺人精干,成为开展宣传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大高庄村裁剪技校,开当今裁剪技校之先河。办学时间长,学生人数多。后来发展为寨里公社裁剪技校,培育了大批裁剪爱好者,而且数人成为裁剪行业后起之秀。 大高庄村地处平原,依傍汇河,地居要道,客商南来北往,大小官民常经该村。村民见多识广,思路开阔,勤劳的大高庄村民既种植又经商,以图致富。 大高庄村自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盛产大马、白菜。鼎盛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以其作为经济作物,属国家统购物资。该村每年向国家交纳大马60000多斤。种植大马大致经过“种、割、淹(泡制)、脱皮(扒)、硫磺熏”五道工序,麻皮特点是:白、柔软、匹页小、无干疤(无斑疤),是上等的工业原料。大高庄村民种植大白菜历史悠久,面积广,品种多,个头大,水分少,无菌叶,无白斑。每年一度均由东北三省来客收购,成为东北人饭桌上款待客人的一道佳菜。村民常常自豪地吟道:“下了东北再回来.还得种植大马和白菜。” 为了村民致富,村两委一班人,根据该村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路边经济计划,在现有洪炉、电气焊加工、土产品加工、预制厂、加油站、收购站、配种站、化肥农药门市部、锻造厂的基础上,再划出路边土地200亩,为今日大力发展路边经济的先行者提供条件,使其再上新项目,扩大再生产,乃至为今后的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村有20多名能工巧匠,他们都已成为商品生产的带头人。村民赵连臣有一手过硬的锻打技术,他投资近10万元,建起一座中型锻造厂。 畜牧养殖带头人张坤,勇于探索,立志走养殖致富之路,引进波尔山羊——公、母羊共25只,并设“波尔山羊配种站”。该站系莱芜市畜牧局下设科研单位,研究、推广波尔山羊繁殖技术。其辐射面广、客户受益匪浅,在养殖行业堪称“独树一帜”。大高庄村民勤劳朴实,热心于土地,造福于土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村两委率领全体村民,历经5个寒冬,先后在西北坡、长长地、东北岭、荷塘东、村南进行土地深翻整平。村民们靠双手,镢刨、锨除、筐抬、小车推,就其地势,削高填低。每年自秋收、秋种完毕至腊月28日,村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一日三餐吃在工地。由于村民的努力奋战,将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一架架岭、一道道沟,赛如百衲衣的小田变成了千亩高产稳产田。所整五片土地细如面,平如镜,为今天耕作、灌溉、农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1975年,处在“学大寨”热潮中的大高庄全体村民再接再厉,治理汇河,移沙运土,筑起东起涝坡,北临边王许,长达1500米的汇河大堤(基宽7米,顶宽3米,高4米),从270米宽的汇河床中,开扩出宽60米的可耕良田。为改善水利条件,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大高庄村先后打出直径为2米的机井2眼,随之购进2台“立式”动力机和汲水泵,继而筹集资金,在1972年至1976年打机井7眼,购进卧式195动力机7台,汲水泵7部。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大高庄村又先后打机井17眼,并安装了电机、潜水泵等配套设施,,截止到2002年卜半年,全村共打机井25眼,修建水利灌溉渠道5华里,全村1600多亩土地,五天可以轮灌一遍。大高庄村充分发挥紧临枣(庄)徐(州)公路之优势,大搞货、客运输。1978年,张富强投资60000元,购买五O拖拉机一辆,搞起运输,成为大高庄村第一个货运专业户。在其带动、影响下,大高庄村先后购买货运汽车8辆,客运汽车4辆,三轮车15辆,大小拖拉机15部。逢年过节,夏收夏种,秋收秋种之际,大高庄村呈现一派车水马龙景象。大高庄村注重村庄规划。1978年前,全村有350户,大多数居住简陋的茅屋,生活水平低下。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0年,全村发展到561户,新增户按规划要求,在村四周盖起了砖、石结构的前出厦新房;1996年,修筑了8米宽环村路;1997年,在文化区——学校、幼儿园以东和以西修铺三条10米宽的柏油路。 大高庄桥始建于1970年,以大高庄村命名,位于莱城西北20公里,寨里境内。大桥南首与杨庄接壤。南北横跨汇河,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板,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为枣(庄)徐(州)公路大型桥,1997年。上半年,大高庄村安装程控电话四部,到2000年,全村发展到交换机一台,手机20部.程控电话350部,一跃成为寨里镇有名的电话村。村民为此编成一联:“中国电信信科学信声誉信上帝,高庄电话活信息话思想话经济”。大高庄村民崇尚礼义,注重文化。大高庄初级小学始建于1924年,校址在原三官庙,现迁至原三官庙西北150米处:1997年,大高庄村投资13万元,新建幼儿园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教室10间,教学没施配套齐全。2000年经莱芜市教育局验收通过为“市级一类园所:”自解放后至今,该村就有40人从事教育事业,并有“三代”从教之家近30年来,该村共考人大学专科以上学生60人。大高庄村卫生所,始建于1949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卫生所(室)曾有8次变迁,曾有四代人传承交替,近20人致力于大高庄村的卫生事业。他们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从而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今日卫生所建于1991年,4名医务人员,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分设门诊、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妇幼保健室、仓库6个科室和4个床位。现有固定资产20000元,流动资金26000元。大高庄村,人杰地灵,物阜民康,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独特人文风貌的村庄。淳朴勤劳的人民,兢兢业业,正用满腔热血,创造着大高庄村辉煌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1个地名与大高庄村同名:山东菏泽牡丹区黄堽镇大高庄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