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洼村介绍
-
焦家洼村
-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棋山保•焦家庄”。此足见始建村当在清康熙年间之前,焦家庄原名于家泉(因村西有甘泉常流而得名)。传说有两位不速之客由外地至此,并有大队人马随后,为首者是焦氏二兄弟,名日焦龙、焦虎。他们依据自己的姓改村名为焦家庄。 清朝康熙年间,焦家庄村属棋山保;民国初年,属颜庄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制,焦家庄仍属颜庄区;1946年改为棋山乡;1947年下半年李学玉被-反动派杀害,1950年,棋山乡改名为学玉乡;1955年,本村归属郑王庄乡;1958年10月,郑王庄乡改为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并入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为办事处,焦家庄属颜庄办事处棋山乡;1985年10月撤处并乡属里辛乡;1995年10月,里辛撤乡建镇至今属里辛镇所管辖。 焦姓人家之前有大部分于姓人家,焦姓人家被灭后,渐有李、陈、吴、刘、任、卢姓氏入村。据资料记载,陈姓由莱芜陈盘龙、吴姓由墨埠、任姓由任家洼迁入。解放初期焦家庄村仅40多口人,到1958年80多口,至1970年达到顶峰330多口。至今又降至200多口人。 焦家庄的土壤村南村北各不相同。沙地在南岭,自古盛产花生。河北面褐土可种小麦、玉米。解放初至70年代,由于生产设备落后,土质虽好,但粮食产量并不高。那时以种谷子、地瓜、大豆为主,人民的温饱得不到解决,眼看着土地没饭吃,以地瓜为主食,地瓜叶为副食。 焦家庄的植被除南岭野生酸枣、荆棘之外,大部分为人工植被。河南除山楂园、苹果园外,大部分是大叶杨、小叶杨、杂交杨、柳树等,槐、榆、楸、核桃、梧桐树间而有之。村内绿树成荫,果木相间。 焦家庄自然资源较丰富。建国前有可利用土地300来亩,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荒山荒滩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土地得到充分利用。1972年焦家庄30多名劳力准备移河造田,奋战了两个冬春,后来颜庄人民公社抽调兄弟单位的精干力量助战,终于打开南岭,移河成功。1976年全公社人民帮助焦家庄村整地造田,奋战一个冬春,使一块块平地,一层层梯田,展现在人们面前。排水沟、机耕路笔直纵横,从此焦家庄村再没有一块碎小陡坡地片了。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黄崖头下打了一眼直径25米的大机井,并架上了渡槽,水足粮丰。每年能卖给国家余粮14000多斤。 1983年一场洪水冲垮了河堤,部分良田被毁,又是人民公社组织了力量重修河堤。从此,河水再也没有泛滥。后来随着治理棋山,里辛镇又重新修堤,使河堤更加万无一失。 焦家庄人口虽少,但文化生活相当丰富:解放初,常有民间艺人到此献艺(评书、杂技)。20世纪60年代初,本村评书爱好者陈龙叶自制鱼鼓,常趁农闲季节义务表演评书。0期间,本村老艺人李兴运组织青年文艺爱好者办起了庄户剧团,并四处演出,特别火爆。 20世纪60年代初,本村集体办起了粉坊、香油坊,生意十分红火。焦家庄粉皮、粉条是远近出名的,至今粉坊、香油坊依然不衰。 焦家庄人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精神。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在郑王庄安据点,常常出入本村。村民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与日本鬼子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1947年7月,莱芜战役打响后,本村有三人参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民工推着木车,冒着硝烟支前。焦家庄村1945年1月建立党支部,在反对-还乡团-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焦家庄人对教育事业非常关心。虽然本村小学1975年才建立(之前都是在棋山观上学),村里没有校舍,但村民们主动让出房子五间作教室。1978年在村东盖起了石头到顶的黑瓦房12间,并开辟了一亩多地的操场,学校办得红红火火。1981年春天,村小学合并到棋山观东岭,村里花8万元钱在棋山观东岭盖起了高标准校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焦家庄村村民渐渐摆脱了贫穷,村里在公路边划了宅基地,村民纷纷盖起了红瓦房,村里架上了高压线。从此,本村抽水、照明、加工业都用上了电。 1993年1月,莱芜地级市建立以后,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劳力,又在村南老河道上,刨开土沙下挖十几米至沙石底,修了一条长150米的地下水道,人称地下拦河道。从此焦家庄村人安上电机,用取之不尽的清水浇开了幸福花,日子一天比一天强。 2002年,焦家庄人从村南岭根至岭顶,展开了在里辛镇党委组织下,治山治水的战斗,沙山岭上挖上了条条水平沟、果树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片美丽的花果山。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还有1个地名与焦家洼村同名:山西运城绛县么里镇焦家洼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