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营村介绍
-
上营村
- 张村镇上营村位于张村镇南5公里处的庙沟河畔,辖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276人,1799亩耕地。 上营村是全国高山族聚居地之一。三百多年前,高山族祖先从台湾跟随清朝黄廷黄伯候回大陆沿路屯兵恳荒定居到上营村,现有陈、周、蔡、林、黄、张、许七个姓氏,1300多人。在漫长的岁月过程中,他们的有些生活习惯和称谓都未改变(如爹叫嗲等),他们就业于各行各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改和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实施,上营村的社会经济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村种养大户达八十余户,废旧塑料、面粉加工、村办砖厂等企业达52家,年产值达3亿多元,个体经商户100余户,现已发展成为豫西南废旧塑料和塑料颗粒加工集散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营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家家户户达到了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信号通,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文明新村“六个一”建设工程已落实到位。 目前,上营村已建立救助扶持站1个,有房舍7间,其中厨房1间,餐厅2间,住室4间;幼儿园建在高山族学校院内,已招收幼儿大、中、小班80余人;村医疗卫生室现已正常开诊收治病人;文化茶馆的兴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集镇已实施了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350盏,铺设下水管线2600多米,栽风景树1500余株。 台湾村的由来 在张村镇的上营村,以豫53线公路为界,公路以东的上营自然村居住着周、蔡、黄、林四姓人家,有800余人;公路以西的下营自然村居住着陈、林两姓人家,有300余人。他们都属于高山族,约占上营行政村总人口的56%,因此被称为“台湾村”。在上营村,高山族居民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清康熙年间,民族英雄郑成功部将率部由东南沿海北上至卢沟桥后,又奉命自此向东南一带分兵屯垦。部队里有五位来自台湾阿里山区的高山族士兵,分别叫依那思罗、迪摩达奥、安笃斯旦、安达依鲁、佚名,被安排在邓州城区西北40里处屯垦。他们各娶当地汉族女子为妻,并分别更汉姓为陈、周、蔡、黄、林,从此过上了渔樵耕读的平民生活。300年风雨沧桑,五姓后裔逐渐繁衍壮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村”。到了1997年,在村民陈堂三家发现了编纂于清同治6年的陈氏高山族家谱。随后,周、林、黄、蔡四姓也先后找到了各自的家谱,家谱详细记载了他们先祖由台湾屯垦邓州及其繁衍发展的历史,这样,传说变成了史实,村民们高山族的身份也最终得到了确认。因此,上营村被称为“台湾村”,名副其实。 2002年,邓州市、张村镇两级政府借陈氏高山族纪念其始祖依那思罗诞辰365周年之机,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集观光旅游与农业综合开发为一体的“阿里风情园”。“阿里风情园”共有台湾村牌坊楼、台湾阁、妈祖庙、高山始祖塑像等20余处胜迹。 还有6个地名与上营村同名: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小溪镇上营村福建漳州诏安县西潭乡上营村福建龙岩新罗区雁石镇上营村贵州六盘水水城县鸡场镇上营村陕西汉中市略阳县黑河镇上营村广东韶关市乳源县游溪镇上营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