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边村介绍
-
小河边村
- 一、地理状况 小河边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北部,羊街镇的中部,距县城32公里,与镇政府所在地的羊街村毗邻。全村土地总面积5.11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分别是牛场组、小洼洼组、河头上组和张家院组。全村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900米,平均海拔1950米,相对高差200米。村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的团粒结构较好,土质为黄棕壤,分布有黄坭灰包土、羊毛土等,土壤PH值在3—6.5之间;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部分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属喀斯特地区。 二、气候特点 小河边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辐射强。平均气温为10oC—11.6oC,无霜期220天,年日照约1560小时,年均降雨量900—1150毫米,总积温3700—4500oC。 三、自然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2936亩,林地面积1750.3亩,牧草地面积600亩。人口密度为389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3.8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48亩。20°以上坡地面积600亩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5%。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石漠化面积536亩。羊街河在村内流过,河头上组出水洞为主要水源。境内无矿产资源。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构成及文化素质 全村总户数为414户,总人口为2035人,其中,汉族299户,1496人;彝族2户,10人;苗族3户,409人;白族16户,65人;蒙古族5户,24人。性别分布中,男性占50.7%,女性占49.3%;16岁至60岁劳动力人口809人,全村有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400人,占总人口的20.1%;小学文化人口500人,占总人口的25.2%;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00人,占总人口的5.0%。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人员118人。 2、基础设施状况 小河边村交通较方便,距政府驻地2公里,赫章县财(神)—铁(匠)公路顺羊街河在村东面通过。但全村现有的通组道路多为一事一议修建的硬化道路。农业基础设施仅有少量的坡改梯工程,水源较丰富。全村现有沼气池150口。 3、产业发展状况 小河边村产业单一,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且小而全,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0亩,良种推广面积500亩,粮食总产量734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6公斤。2009年末大牲畜存栏232头(匹),出栏15头(匹);猪存栏1560头,猪出栏210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260头;家禽存栏1945只,出栏700只。2008年末全村总产值44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20万元,占总收入的50.0%;养殖业产值98万元,占总收入的22.2%;外出务工收入94万元,占总收入的21.3%。 4、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村内无学校,适龄儿童读书到镇中心小学就读。羊街镇二中准备建在小河边村,现已完成征地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村内无卫生室,无文化室,无兽防室。其他社会事业发展设施均为空白。 五、贫困突出问题 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小河边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困难;二是饮用水困难;三是养殖水平低,种植单一,耕作粗放,单产水平低;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公共服务跟不上;五是生活用煤困难;六是村民文化素质低;七是现有住房条件差;八是生产生活用电不稳定,电量不足;九是生态环境差;十是适龄儿童上学路途远;十一是兽防条件差;十二是无集体企业支撑。 六、贫困原因分析 小河边村贫困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形成的。小河边村位于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层薄,土地生产率低,矿产资源贫乏,海拔高,热量条件差。群众经济来源少,基础薄弱,增收困难大;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人口增长快,劳动力素质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弱。具体原因: (一)交通困难。通组公路是自然形成的泥路或群众自己修建的毛路,坑凹不平,路面较狭窄,大部分道路只能小型拖拉机和马车通行,且晴通雨阻。交通运输条件差,产品流通困难大。 (二)饮用水困难。水源污染重,缺乏提灌和管引,部分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灌溉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生产发展。 (三)全村养殖水平低,种植单一,耕作粗放,单产水平低,加上村内无集体企业,基本靠传统产业支撑,导致农民增收难。 (四)社会发展事业设施落后。村内无学校,适龄儿童上学需到邻近的村。村内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需到镇卫生院或县城医院,路途远,还存在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村内没有兽防室,饲养牲畜发病率、病死率较高。 (五)村民文化文化水平较低,缺经济意识和发展思路,大多数农户生产方式传统,科技含量较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也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六)境内没有生活煤井,煤价高、缺燃料,加重了群众生活负担。加上现有变压器容量小,电压不稳定,电量不足,生产生活用能困难。 (七)小河边村自然资源贫乏,缺矿产资源,石漠化面积达536亩。土壤酸性重,粮食单产水平低。林地植被稀疏,用材林少,中、幼林占的比重大。草山草坡产草率低,利用效果差。 七、发展目标 采取“三大措施”(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开发扶贫),狠抓“四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素质提高、整体生态环境整治);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为支撑,以干部和群众能力建设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方向,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努力使小河边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扶贫移民、环境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进展,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用能用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制约发展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2、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2010—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摆脱现有贫困状态。2013—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4000元以上,力争达到5000元。 3、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农民民生保障切实得到加强。 八、发展重点 小河边村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种植蔬菜和经果林为主,辅以养猪和水产养殖,加上增粮工程、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积极推进经果林和中药材种植,有效增加村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进行土地整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实施增粮工程,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养猪为主导,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开展水产养殖为辅助,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形成畜(猪、禽)——沼(沼气)——蔬菜——畜良性循环发展。 并加快水利配套工程和“三小”为主的雨水集蓄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流通的困难情况,有效推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人口总数:2035人农业人口:2035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蒙古族发展口号: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美好家园 --所辖村:牛场组,小洼洼组,河头上组,张家院组生产总值:44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核桃,蔬菜,马铃薯办公所在地:小河边村牛场坝组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