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宜村
导航: 首页 贵州 黔东南州 锦屏县 彦洞乡 登宜村
登宜村介绍
登宜村
登宜村位于彦洞乡中部,在彦洞村之东,村驻地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锦彦公路从村中通过。东接采芹村,南届河口乡南怒村,西邻彦洞村,北抵瑶白村,由登宜、夏茶两部分组成,其它小寨都是由这两寨衍生出来的。 登宜又名登尼,原名顿泥,原住地侗语是泥塘而名,于1970年改为今名;夏茶,过去以其地夏季多产茶得名,侗名亚茶,其意不详。登尼在民国时属瑶白第九保,夏茶属彦洞第七保,新中国成立之初,夏茶仍归彦洞村辖。登尼土改时,仍属瑶白村辖。1957年划出与采芹、登步建三联社,属彦洞管理区。撤社后建登宜大队,含登步有五个小队。1984年登步撤归黄门村之后,形成现在的村。由张、杨、彭、王、潘、马六姓组成,张、杨二姓开寨,人口最多。辖登宜、邓问、毫邓、问得、夏茶、巷修高六小寨4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2006年有125户633人,田218亩,旱地在1990年代前有300余亩。这两寨丝栗、荷木、青冈及红豆杉等古木森森,合抱大者即有两百多株。 办学方面:在民国时,是时断时续地请私塾先生教,曾延续到1960年代初。1963年始办初小,1969年3月开办五年制完小,1993年办六年制完小,2003年生源减少,乡内调整为初小。现全村在外工作人员有21人(女3人),其中有博士1人(张绪锦),大专、本科学历10人(在校2人),工作人员中,有高级工程师1人,正副科级4人;从教人员中,有5人获中级职称。高中生(含中专)7人,初中生51人,小学197人。乡土科技人才4人,科技示范户3家。 登宜村传统节日较大的有端午、九月重阳,两节均举行斗牛活动,登宜小学旁边辟有斗牛场(旧的已被公路占用,新的是1980年建的),这个村村民既与侗家结亲,又与河边客家婚姻,因之风俗习惯是侗客道礼皆有,每逢喜庆爱唱歌,有侗族大歌,也有客歌和当地酒歌等,不拘一格。 农业在过去以传统农耕为主,1950年代前,多植桐在山南侧溪边缓坡地,以作农闲收入,小米、包谷作为粮食补充。1970—1990年代,经济作物以六谷为主,因之与采芹一样,曾被农业局及外贸公司定为重点苡仁米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代后期,六谷价跌,陆续改为种太子参或果树等,至2003年,旱地大部分退耕还林,面积达270亩。 从过去到现在,都有能工巧匠和高僧名道,清代的张克沛、张承保等5人是著名的木匠师,艺传周边各寨;杨启楼、杨道真、杨朝代、张克云、张承元等是著名的佛教、道教人物。他们能安独脚木偶神,并背上石磨;还能捞油锅,踩烧红犁板,踏锋利钢刀,这些绝技,令人瞠目结舌。现仍有宗教兼职人员4人继承故业。吹唢呐从过去传至今人不衰,还能吹长号为各地重大活动助兴。 历史上的人物有:杨国瑞、张华伦(武举,抗苗第五路正将),彭安康(武举)、张先富(天柱张师部文书、县保警队秘书)、杨廷科任县保警中队长。 表彰方面:国家级1人(张绪锦,在华东电子工业部工作,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州1人(杨俊光,在县林业局工作,获省、州世行贷款造林先进奖,2004年退休后,任村支书)、县级6人13个奖次。 代表类:有杨俊光(-表);罗秋青(十三届县人大代表1998-2002);张绪辉(第三、四届县政协委员,第五届科协代表、县第(2001)届-表。 村虽小,但古迹、传说、景点对周边村寨有不小影响。 巷修高老场,于宣统年(1840庚子岁),曾经黎平府认可饬准,是原锦、剑、天三县邻边赶集地,曾使周边的货物交易达到繁盛的高峰。因统购统销后,赶场遭限制而废于1954年。巷凸猛(大王峰,又叫官峰),如剑突兀立于登宜东南面,登临峰顶,九寨全在眼底,相传是抗苗指挥所、烽火台;另延崖,在村南面4里许,崖褶有如万卷书;金盆、银盆:分别在村南北两座山头,形如大脸盆,旱涝有水,相传有男女二童守住。顿泥、夏茶寨脚各有一龙塘,传说是一雌一雄,过去幽深怕人。 矿有高岭土、蓝石和水晶石:高楼和盘纪岩两地有兰石(青石),清代开采,远销剑、天两县;毫亚有水晶石,1958年-时开采过。夏茶的高岭土,断断续续前后开采80余年,湖南人1982—84和2000—2004两次开采的规模较大。 2002年列为三类贫困村,在种养殖、引水、寨改、消防等方面得到政府扶持,经济有所发展。其中从拟禳引来的水工程较大,全长达2500米,是打隧道引过来的。 林业方面,于1985年基本定到户,还有兴林、南包、岭郎3个林场600多亩是集体造而未分下户的,总的看,林有量不多。 登宜村所处地带,地形平缓,土地肥沃,耕地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是乡多年搞示范种养殖基地之一,现建有专用养牛、养猪场两个,药材基地一个,示范果场两个,高产试验田3处,砖瓦厂一个。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村民们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搞创新型发展,其前景无疑是可观的。 [全部]
登宜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