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红村
导航: 首页 贵州 黔西南州 兴义市 万屯镇 阿红村
阿红村介绍
阿红村
阿红村由原阿红、兴隆、海舍三村整合而成,主要居住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等民族,国土面积22.86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组1716户6435人(洒脚雨组158户,586人,主要居住苗族、汉族,苗族占总人口的80%),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6%。该村共有二女结扎户5户(其中洒脚雨组1户),独生子女户10户。低保户123户(其中洒脚雨组13户),五保户5户。近三年来,全村农村危房改造29户(洒脚雨组12户),其中低保户改造13户,贫困户改造11户,一般群众改造5户。有0党员84人。人均纯收入3150元,人均吃粮达480公斤。村级整合后,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选举文化素质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硬、人年轻、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人民群众公认的村“两委”班子,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周岁,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3%,初中文化程度占67%。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早日脱贫致富。 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助农增收 一是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水源、土地、交通优势在围山湖沿公路两边引导农民种植金秋梨、晚丰梨,种植面积达800余亩,现已进入盛果期,每亩年均收入2000余元。针对兴隆、阿红一些山地广种薄收,引导农民发展李子、桃子等经果林,现李子种植面积300余亩,桃子种植面积400余亩,部分已进入挂果期,每亩年均纯收入1500余元。三是充分利用海舍、兴隆等地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发展烤烟产业,2010年,烤烟种植面积600余亩,每亩纯收入1800余元。 二、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依托洒脚雨悠久的民间刺绣手工艺,挖掘民间民族文化,带领群众在开发现有民族服饰的基础上,逐步开发苗族特制的领带、白毛底鞋、民族包等手工艺制品。二是依托阿红村民具有传统雕刻石碑的条件,引导村民向雕刻石狮、花盆、装饰品及建筑石材方面发展,提高雕刻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三是以围山湖为依托,发展以杨氏农庄、围山湖宾馆为代表的饮食服务业。 三、加强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搞好洒脚雨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统领,科学建设新农村。积极争取资金硬化阿红至洒脚雨的通组公路3.3公里,连户路2.5公里;新修人畜饮水池425立方米,接通了简易自来水管道1000余米,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对25户民居进行改造。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修灌溉沟渠3680米,新修烟水工程8600立方米,保证了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需要。三是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硬化通组公路2.8公里,硬化连户路4.2公里。 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该村“两委”班子是一个较和谐、富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他们一班人,严格执行党中央在农村的一切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同时,注重在村组干部、致富能手、科技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在优秀党员中培养村组干部。近三年来,提拔3名年轻优秀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8人,纳新党员18名。组织烤烟、金秋梨、服务业等培训1600余人(次),三年来,共培养烤烟种植能手、科技能手24名,种植大户19户,金秋梨种植能手16人、种植大户9户,餐饮服务带头致富能手2人。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为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提供了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 五、下步工作的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搞好石漠化治理,扩大经果林种植面积;二是在水源较好的阿红、干海子、洒脚雨发展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种植;三是将雕刻、刺绣等民间工艺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四是加大农技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五是加强务工培训,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六是培育好洒脚雨的芦笙舞、板凳舞,依托围山湖水库和洒脚雨特有的苗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业。 --人口总数:6435人农业人口:6400人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2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生产总值:2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石碑雕刻名特产品:金秋梨办公所在地:阿红大寨 --自然条件:民俗文化 [全部]
阿红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