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
导航: 首页 陕西 渭南市 蒲城县
蒲城县介绍
蒲城县
蒲城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东经109°20′17〞—109°54′48〞,北纬33°44′50〞—35°10′30〞。东临大荔县、澄城县;西接富平县;北依白水县、铜川市。东西长52.8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面积1654平方千米/1584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15500。行政区划代码:610526。区号:0913。 行政区划 蒲城县辖14个镇、10个乡:城关镇、罕井镇、孙镇、兴镇、党睦镇、高阳镇、永丰镇、荆姚镇、苏坊镇、龙阳镇、东陈镇、坡头镇、洛滨镇、陈庄镇、翔村乡、三合乡、贾曲乡、东阳乡、原任乡、龙池乡、椿林乡、平路庙乡、上王乡、大孔乡。共有7个居委会、359个行政村。 县情简介 蒲城县北部丘陵,中部高塬,南部平川,耕地168万亩,东临大荔、澄城;距韩城市司马迁祠126公里;西接富平,距古都西安市110公里;北依白水、铜川,距中华人文如祖轩辕黄帝陵100公里,南接渭南,距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120公里。 辖区14镇10乡,373个行政村,全县76万人,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 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科技力量雄厚,高中级技术人员1870名,辖区两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高中,77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5.7万人。38个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单位技术人员1336人。是全国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之一。 蒲城地方工业以煤炭、建材、纺织、机电、化工以及农付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水泥、煤炭、塑料、变压器、奶粉、脱脂药棉等。牛肉、果脯、金丝蜜枣、保健品、氧化锌、三氧化钼、钼铁、红丹粉等产品出口供货值逐年大幅度上升。传统的烟火艺术名扬中外,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蒲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棉、油、烟、果、梨、牛、羊、鸡”十大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以苹果、酥梨为主的果品面积已达47.8万亩,总产量在5亿公斤以上。苹果、酥梨以其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已建成苹果、酥梨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秦川牛”驰名中外。 历史沿革 周封贾国,秦置重泉县。王莽更名调泉县。东汉复设重泉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析置南白水县。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置蒲城县,以地处蒲池,故名。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置奉先县。宋开皇四年(公元917年)复名蒲城县至今,1949年3月解放。 蒲城境内文物荟萃,城外桥、景、光、惠、泰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为墓,彼此烘托,尤以桥陵石刻最为精美,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之冠,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南寺唐塔,北寺宋塔,遥相呼应,明清考院、六龙壁、勿幕图书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王鼎纪念馆、将相故里牌坊保护完好。县博物馆内,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大唐代国长公主碑》、《高力士碑》、《义门王氏先茔碑》、《苏孝慈墓志》、《蒲城王氏祠堂碑》等闻名遐迩,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蒲城历史上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党怀英、王鼎、井勿幕、李仪祉、杨虎城等先贤志士均出生于此。 能源矿产储量大,易开采,品味高。蒲城县处于国务院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山西能源基地范围。煤储量丰富,发展能源电力工业条件优越。石灰石、大理石、铝土矿、粘土矿、白云岩、硫铁矿、芒硝等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煤炭:煤田占有面积52.9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037亿吨。煤质属中灰至高灰、高硫、低磷的集煤及瘦煤。水文地质结构简单,可选性中等,易于开采。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诸山中,总储量为450亿吨,其中水泥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岳王山、尧山和孙镇中尧地区。硫铁矿和芒硝:该县化工资源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硫铁矿分布在蔡邓三眼桥地区,总储量约113-150万吨,芒硝产于该县南部泊滩地区,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大理石和白云岩矿:储量分别为300、500万吨,500-1000万吨逐级开发。陶瓷粘土:主要分布在蔡邓三眼桥地区,地质储量289.5万吨,发展陶资工业具有一定基础。蒲城县地貌单元界限分明,地域差异明显,宜农、宜林、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在“八五”期间已建立了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苹果、酥梨、牛、羊、鸡等十大农牧业商品基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称,苹果、酥梨、金丝蜜枣等农特产品享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很大。 名胜古迹 蒲城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具代表性古迹包括: 1、五陵闲云: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桥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史称“五陵闲云”。其中桥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双塔夜影:双塔之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舍利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砖砌单壁中空,高约39米,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 3、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原址系杨虎城将军宅院,1983年对外开放,分东西两院。管内藏有杨虎城和母亲孙一莲生前用品,以及杨母六十大寿时亲朋及邵力子、马鸿奎、蒋介石等人赠送的寿屏,现为重要爱国教育基地。 4、六龙壁: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高约6米,长约17米,为琉璃花砖精砌而成。虽历经风雨洗礼,略显破败,可依然生动而富灵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王鼎纪念馆:为清著名爱国名相王鼎故居,1997年对外开放,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 6、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四年,为风格别致的四进院落式古典建筑群。馆内“蒲城碑林”名碑荟萃。 蒲城名人 杨虎城(1893-1949):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蒲城孙镇甘北村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参加陕西护-,1924年加入中国-,同年10月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1925年7月任-第3师师长,1927年任国-军第十路总司令、第十军军长、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21师师长。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4师师长,驻防河南。1930年后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曾请缨抗日,遭冷遇。1935年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奉命阻击红军北上,损失惨重。0《八一宣言》发表后,接受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曾与0代表协商抗日事宜。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进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及其随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七七事变后,要求回国抗日,遭蒋拒绝。1937年11月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后被骗至南昌遭囚禁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享年56岁。 王鼎(1768-1842):清代著名抗英名相,道光皇帝的老师,蒲城县西街达仁巷人。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职。鸦片战争中,极力主战,反对议和投降割让香港。1842年,当林则徐因抗战获罪而被遣戌伊犁时,正值河南祥符(即河南开封)黄河决口,王鼎以大学士出署东河河道总督督塞河口。由于赞成林则徐禁烟抗战,王鼎上疏道光奏留林则徐助襄河工,治河竣工后,又奏请任林则徐为河督。时英帝国侵略者二次海上北犯,道光皇帝怕得罪洋人,仍坚持将林则徐发往新疆。王鼎回到北京后,向道光皇帝痛陈割让香港签订协议对国家民族的长久危害,怒斥妥协派首领、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当代秦桧、严嵩。由于道光皇帝妥协求和的主意已定,王鼎在廷谏、哭谏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决心以“尸谏回天听”。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圆,享年74岁。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人从此脱离了祖国,一去155年。 井勿幕(1888-1918):辛亥革命时期卓越的革命家,蒲城县三合乡人。早年入川,结识了熊克武等革命志士,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8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冬奉孙中山之命担任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陕组织同盟会。1906年夏第二次赴日筹备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07年回陕联络会党和刀客,后第三次赴日本,在东京参与创办《夏声》杂志。1908年10月回陕,参加领导了陕西的反清-,1910年参与促成陕西同盟会和哥老会的联合,同年秋南下香港,参与筹划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任陕西军政府北路安抚招讨使,1912年被南京临时政府委任为稽查局副局长,未就职,同年同盟会改组为-,任-陕西副支部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避居日本,1915年赴云南参加护国战争,并任熊克武部参谋长。1917年3月任关中道尹,8月离职,闲居西安。1918年11月赴三原就任陕西靖-总指挥,同年12月23日遭靖-内部败类李栋材谋杀,时年30岁。1945年11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上将军衔,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李仪祉(1882-1938):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家,蒲城县马湖乡富原村人。1904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参于筹建西潼铁路。不久留学德国,入柏林皇家工程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历任南京河海工程学校教授、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总工程师、省教育厅长、西北大学校长、上海港务局局长、第四中山大学教授、重庆市政府工程师、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北大港筹备处主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及工务处长、浙江省建设厅顾问、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省水利厅长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等职,他曾倡办水利工程专校、华北灌溉讲习班、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及设置黄河水电站,主持设计成渝公路老鹰崖盘道工程、杭州湾新式海塘等工程,提出治黄构思及理论。1930年10月,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李仪祉应邀回陕,筹划陕西水利工程,1934年至1937年基本修成了洛惠渠主体工程,1935年到1936年底又完成了渭惠渠一期工程。梅惠渠也于1936年开工,到1938年完成。1935年他制订了《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计划十年内,水利惠及全省。1938年元月,李仪祉抱病赴眉县参加渭惠渠拦河大坝合龙,回西安后病情加重,3月8日辞世,享年57岁。人民为了纪念他,墓地选在泾惠渠社树分水闸后的张家山,自觉参加送葬的群众达3万人之多。公祭时,日本飞机盘旋轰炸,主持人恳求大家疏散隐蔽,然而人群却岿然不动,场面异常感人。李仪祉的著述极为丰富,大量的水利专著和诗歌、戏剧、杂著达四百多种。1940年出版的《李仪祉先生遗著》共13册。1981年水利部决定由治黄委员会主持编印一部《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计有论文159篇。 王峻(1902-1941):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陆军中将,蒲城县东陈镇尧堡村人。1924年赴耀县投奔杨虎城部,1925年经杨虎城将军介绍入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员,1926年毕业后回杨虎城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1938年7月,山西战局失利,奉命阻击日寇,日寇受阻无法前进,又调一个师团的兵力围攻永济,王峻指挥其团,血战永济城。1939年,王竣任国民军新编二十七师副师长、师长,1940年,奉命再渡黄河,与日寇作战屡胜,击退日军10多次进攻,成为日寇的心腹大患。1941年5月,日军向中条山疯狂进攻,在指挥大家隐蔽时,不幸中弹,以身殉国,时年39岁。 包森(1911-1942):抗日名将,活捉日本天皇表弟的英雄,蒲城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0,1937年3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2月,包森率部到达盘山,全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设伏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首开冀东整连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秋季冀东军分区13团正式组建,包森任团长。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七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当时在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包队长”“包司令”“包团长”。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1岁。 寇遐(1884-1953):著名政治家和书法家,蒲城县陈庄村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是陕西-的代表人物。1906年在井勿幕影响下,参加同盟会,1908年10月,轰动中外的“蒲案”发生,他被西安师范学堂选为总代表,又被选为西安各校学生代表,负责召-议,起草-书,亲自到巡抚衙门交涉,积极声援蒲城-,对“蒲案”的胜利结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09年,寇遐从西安师范学堂毕业,回到同州(今大荔),积极领导东府革命活动。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寇遐积极参加反袁逐陆斗争。以后段琪瑞又派陈树藩督陕,他即投身反陈斗争。1923年10月,曹锟赂选,寇遐不为金钱所动,愤然南下,投奔孙中山,保持了革命气节。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经动“北京政变”,寇遐积极参加,并短期出任工商总长。1931年,杨虎城主持陕政,邀请寇遐任省政府委员、高等顾问等职。1935年,张学良率东北军入陕,寇遐在促进张杨相互了解,消除隔阂、合作抗日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寇遐生活俭朴、性格直爽,重气节。他同情0,不满蒋介石的黑暗统治,拒绝竞选“国大代表”,因引受到-特务监视。1949年5月,曾被-裹胁到汉中、兰州,经过多方努力,解放后才返回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寇遐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抗美援朝运动中,他晌应党的号召,出卖墨迹,损献国家,颇得社会称赞。寇遐在书法、金石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曾编辑出版《西京金石书画集》,杨虎城的“止园”别墅落成时,就由他题写门匾。另外,“杨虎城将军墓碑”、“李仪祉墓碑”、“王卓亭墓碑”字,均出自其手。西安人民大厦榜书横额,被誉为他晚年的精心之作。1953年9月6日,寇遐因心脏病在西安逝世,享年69岁。 刘吉尧:全国特等战斗英雄,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蒲城县大孔乡太峪沟村人。1922年8月28日出生,1946年10月跟随胡景铎将军在陕北横山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民主联军骑六师)。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侦察参谋、侦察队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人民武警部副部长、副政委、部长,西安警备区顾问等职。在解放西北的战斗中,曾参加了旬邑县太峪堡战斗、桃树庄战斗、淳化县的章洪源战斗、宣川战斗、瓦子街战役、乾陵战斗、西府战役、平民战斗、潼关战斗、华山的黄浦峪战斗。1950年10月在全国英模大会上,授予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颁发了人民功臣荣誉证章,1951年9月,出席西北军区第一次英模代表大会,被授予西北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屈复(1668-1745):清代诗人,蒲城县罕井镇人。自幼酷爱文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文章,19岁时童子试第一名,不久出游晋、豫、苏、浙各地,又历经闽、粤等处,前后在外奔波50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志操高洁,深得文人学士的器重,一些达官显宦仰慕其才或令子弟从学,他无一接受。乾隆初年,刑部右侍郎杨超曾以“当今第一流人物”举荐他应“博学鸿词”,他得知后,以老病坚辞不赴。年老时思乡归里,行至中途,死于山东郯城寓所,落叶归根的夙愿终未能实现。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诗作,以“异军”姿态出现在清初诗坛上,著有《弱水集》22卷(收诗2217首)、《楚辞新注》、《玉溪生诗意》、《唐诗成法》、《百砚铭》、《全唐诗乐府新解》、《杜诗评》、《王渔洋新注》、《江东瑞草集》等。 邓祥云(1904-1939):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蒲城县上王乡张王庄人。1923进陕西陆军讲武堂,1926年受井岳秀派遗,率部南下,陶池一战即胜,解蒲城之围,支援了杨虎城坚守西安。1927年随国-军南路军参加北伐,1932年赴耀县入杨虎城部,1933年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因功绩卓著,升为王竣部二营营长。芦沟桥事变后,举命赴平民河防前线,扼守大庆关一带。1938年日寇攻占永济北古城,永济告急。守城激战中,不幸身中数弹,血染沙场,时年35岁。守城将士三百多人亦阵亡。血战永济保证了三十一团安全到达中条山,成为抗日战争史上光荣的一页,永载史册。 李异材(1858-1937):清未民初著名的数学家和革命家,蒲城县马湖乡富源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对于天文、数理等自然科学特别有兴趣。青年时期,在农村坐馆教书,他常常按图观天象,对恒星名目与行星运行的规律逐渐通晓。他还攻读《算法统宗》、《梅氏丛书》、《则古昔斋算学》等,逐步学会几何、代数和微积分。清光绪十四年(1888)同州府院试,加试算学,这在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科举考试中是独树一帜的,因此全场童生个个目瞪口呆,而他心算后对答,引起轰动,此后被拔入三原宏道书院学习。1890年应陕西舆图书馆之聘,参加测绘地图工作,清末至民初使用的西安府县地图,就是他绘制的。1893年,浙江学使徐季和聘他为幕僚,给他以“国士”待遇。此期间,他绘制了《-豫三省黄河图》。1898年,他应甘肃督学陶子方约聘,赴兰山书院任主讲。任职时一方面授徒,一方面编著了《开方数理图说》二卷。1903年,因母病归陕,充任省高等学堂算数教习。1904年随四川提学使郑叔晋入川,参加川汉铁路勘测。1906年又返回陕西。时井勿幕受孙中山派遣,从日本回陕发展同盟会组织,他与其弟李良才及侄约祉、仪祉皆加入同盟会,人称“一家四人口,革命党两双”。1908年被推为同盟会西北分会会长,与井勿幕、景梅九等不断发展会员,组织秘密机关,鼓吹革命。又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在西安创办《健本学堂》,培养革命干部。他还积极参与倡办西潼铁路,延长石油厂及北山牧场等工作,社会威望极高。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国,军阀政客争权夺利,使他非常失望,便愤然遁入禅学。然历任当权者鉴于他的声望,都聘为顾问或谘议。陕西靖-起,陕西督军皖系军阀陈树藩请他到靖-根据地三原去调停。他到三原后,对举义诸人说:“时局混乱中有此一帜,实为革命曙光。诸公努力而为。我老了,难以相助”。于是直归蒲城故里,也不向复命。1930年,他已七十二岁,还写成《级数比类》四卷。以后又目失明,终日-。1937年8月14日以79岁高龄逝于西安。 李元鼎(1879-1944):民国时期知名民主主义革命者,蒲城县荆姚镇中街村人。1905年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建的同盟会。与井勿幕等陕籍同学创刊《夏声》杂志,鼓吹革命。井勿幕回陕进行革命活动,他设计了“通讯横斜格”及“纵横连系法”,保证了通讯机密不会泄露。1909年回国,任陕西咨议局秘书长,曾以清朝“永不加赋”的祖制,抵制了清廷增征田赋税银的命令。1911年,参加了张凤的秦陇复汉军,任参议兼文书、都督府秘书长,当时都督府文告教令多出他之手。遂后任省教育司司长,倡办三秦公学、同州师范、凤翔二中,并先后选派百余学生出国留学。他还扶持创办西安易俗社,创办宣讲团。1914年袁世凯派陆建章督陕,陆大肆排斥革命党人,他愤然辞职。陕西靖-起,总司令于右任聘他为秘书长,靖-解体后,他以教书为业。1928年,-中央部编纂委员会聘他为编纂,以后任-委员及审计部部长。1935年春,他拒绝接受蒋介石派侍从室要员送赠的五十万元支票,并向于右任递交辞呈,携家小回陕。七七事变后,他又返政坛,先后被选为国民参政会第一、二、三届参政员。1940年1月,被推为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团长,率团赴洛阳、南阳、江陵等抗日前线,撰写了视察报告,揭露闫锡山、汤伯恩、胡宗南等消极抗战的事实。1942年陕西省临时参议会成立,他回陕出任议长,-陕西省主席熊斌变卖沙金-的丑行,此即轰动一时的“黄金案”。1943年回蒲城,任《蒲城县志》主编。翌年病逝,享年65岁。他的诗文颇丰,但仅有《老曼斋诗存》流传。 韩望尘(1888—1971):享誉西北的民主战士,蒲城县东阳高阁韩家人。1906年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参加了同盟会,1913年受命东渡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袁世凯称帝后,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投身靖-第三路军杨虎城部工作。1921年直系入陕,靖-各部纷纷受编,总司令部-解散,他始终追随杨虎城,坚持靖-旗帜不倒。1930年,杨虎城主陕,他出任省印花烟酒税局局长、西安绥署参议等职。西安事变发生后,-两次拜访他,请其劝告杨虎城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后,十七路军受到-,他不避危险,挺身参与处理善后事宜,并出任《西北文化日报》社董事长,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夏,他在莲湖食堂盛情宴请了路经西安的-一行。他又集资购买大量书籍,送往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赞扬。许多0员、进步人士经常在他家隐蔽,都得到保护。-特务盯梢、写恐吓信,他从不稍退。胡宗南曾拟杀他,他预先藏入西京医院,始免于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撤离后,他一直与之保持联系。他任董事长的“积义兴银号”长期为0组织代汇款项、帮购物资,他任董事长的耀县“协建煤矿”是许多人前往陕北的秘密通道。解放后,他将父亲生前窖藏金银挖出捐献给蒲城县人民政府,并低价出售房地产及家中财物,认购胜利折实公债。抗美援朝中,再次变卖家产,为购买飞机大炮捐献。他的所作所为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各级政府赞扬,先后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安市副市长。1953年夏曾列席最高国务会议,应毛泽东主席之邀在丰泽园参加私营工商业改造问题座谈会。1970年在-总理关怀下,被推举为第四届全国人大特邀代表。1971年9月21日突患脑血栓而逝,享年83岁。 李良才(1860-1932):近代陕西杰出的戏剧家,蒲城县马湖镇富原村人。他发起创办的西安“易俗伶学社”(简称易俗社)至今已九十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团体,在世界上仅次于法国的芭蕾舞剧团和莫斯科艺术剧院,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作为革命者的同盟会员,他痛感中国广大群众文化道德素质太低,要实行理想的民主政治,必须先兴办教育,以提高人民的智力为根本,可他又觉得学校教育太缓,戏剧虽非正规教育,但群众喜闻乐见。基于这一认识,1912年,他和孙仁玉等人创办了易俗社,他为第一任社长。易俗社成立后,聘任名艺人陈雨农、李云亭为教练,招收学生分班上课,采取学习文化、业务训练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实际上是戏曲学校性质的秦腔研究团体。易俗社的成立,使秦腔从堂会庙会戏的民间流行剧曲,转变为专业剧团、正规剧场演唱的独立大型剧种,开创了秦腔戏剧发展的崭新历史。易俗社成立后,李良才便着力于剧本的创作和传统剧目的研究和改编,著有《英雄泪》、《-痛》、《强项令》、《文山殉国》等,都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权的崇高志节,社会教育作用极为强烈。 王菊人(1906—1975):爱国志士,抗英名相王鼎的玄孙,蒲城人。1924年考入西安盛行德中学,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不久加入0。后受组织派遣回蒲城任0蒲城区委宣传委员及第一高小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经介绍入杨虎城部任指导员。1929年任上尉副官,不久兼任杨将军机要秘书。1930年,随杨虎城部队回陕,任十七路军总少校秘书兼民政厅秘书。翌年秋,调任行营办公厅机要科中校科长。1933年春,赴日深造,九月被电召回国,说服已被蒋介石拉拢调往平绥线的第四十二师冯钦哉部返陕归建。1936年西安事变前,与高宗民等奉命在绝密情况下,起草《为“兵谏”告人民书》、《与各省通电》、《八项政治主张》等文件,废寝忘食,目不交睫达七届夜。-来西安时,他奉命兼任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政治设计委员及政治处副处长,并协助南汉宸筹建十七路军抗日同志会,负责与0代表团通讯联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懈工作。杨虎城被拘后回西安隐居,此期间,胡宗南三次派人许以高官厚禄要其出山,均予以回绝。1944年秋冬,与郭则沉、杜斌丞、杨明轩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筹备委员会,使民盟活动在陕西地区迅速展开。1946年,受杨拯民邀请,冒生命危险赴陕甘宁边区关中首府马栏,与0关中地委书记张德生等人商讨组织地方武装开展-等问题。1947年,与杜斌丞突遭-反动派逮捕,1949年冬,汉中脱险。次年春回到西安,被任以要职,后赴北京治病,-总理亲自接见并安排治疗事宜。1950年起,先后担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委员、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1960年后,兼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被选为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及民革中央委员。1975年1月4日,在西安病逝,享年69岁。 李约祉(1879-1969):著名的教育家和戏剧家,蒲城县马湖乡富原村人。1898年与其弟仪祉同科考中秀才,次年,二人同时被选入泾阳崇实书院,后并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1904年暗救于右任,使其得免于难。1905年兄弟双双考入京师大学堂,后经井勿幕介绍,在北京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1908年“蒲案”发生,兄弟二人为受害师生奔走呼吁,直至胜利。1909年,从京师大学堂毕业,被委派督办延安、绥德、榆林等地学务,后任省立女子小学校长、女子中学校长,还在蒲城创办了女子小学,并担任过省教育厅督学和全国教育联合社陕西代表,对女子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1931年,其父李良才发起组织西安“易俗伶学社”,他参与发起,为其父得力助手,先后两任易俗社社长评议长、教务主任、编辑主任等职,投入秦腔戏剧改革和戏剧创作。1921年至1922年,他率领易俗社甲班学生,组成易俗分社,赴长江重镇汉口演出,历时一年半,使秦腔冲出潼关,走向全国,为陕西戏剧史写下光辉的一页。1924年,鲁迅先生应邀赴西安讲学,数次到易俗社,当时他任易俗社教务主任,负责招待鲁迅,二人结下深厚友谊。抗日战争时期,他回到故乡,任蒲城县志馆馆长,主持续修县志。四十年代初,受各方敦请出任蒲城县参议会议长,常常甘冒不侧为民请命。1946年,蒲城大旱,灾情严重。他亲自到西安,请求省府主席祝绍周减缓农民负担。1948年,胡宗南进犯延安失败,责怪于农民不合作,他当面怒斥,说得胡宗南哑口无言。解放后,当选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十年浩劫中,八十高龄的他被送回蒲城富原老家监督劳动。1969年含恨而死,享年九十岁。他著述及创作甚丰,编写了二十余个剧本,《韩宝英》、《庚娘传》是其代表作,并有《千子鞭》、《仇大娘》、《优孟衣冠》、《古书媒》、《假斯文》、《公馆案》、《黄金宴》、《算卦骗人》、《上下词考》、《骰子摆饭》、《泼妇》、《杨氏碑》等,对秦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晚年还写了许多著述,计有《回忆录》、《增广关西方言钩沉》、《风中烛影》等。 仵墉(1870-1947):民国时期著名廉吏,蒲城县贾曲乡贤坡村人。少年家贫,24岁中举,34岁中进士。清末至民国年间,先后担任过直隶省乐亭、祁州、安州、沧州、滦州、临榆、长垣、昌黎、饶阳、赵县、霸县等县知县、知事、县长达28年之久。他经常只身着布衣下乡,私访调查,审清了许多案件,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当地民众拥戴。他在沧州任知州时,遇到大水灾,农民无力缴纳田赋。而秋后上司催索,他卖掉在京城的房产,给百姓垫出田赋。1929年,蒲城大旱,他闻知后,以薪俸500元兑回,赈济故乡饥民。为表达感激之情,百姓在他的家乡贤坡村立了“德行碑”。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向华北步步进逼,县中官绅逃匿一空,而他却坚守危城不走,张学良深受感动,推荐他担任察哈尔省民政厅厅长,不久时局更紧,省府主席刘翼飞胆怯离任,新调主席又惧不到任。他临危受命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这一时期他与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领导的抗日同盟军紧密配合,为联军筹集粮草,坚决抗击日寇。他写信给家里表示自己要效法“马援裹尸”,为国捐躯。1937年察哈尔、北平沦陷,他隐迹北平。日伪以高薪收买他任伪职,他誓死不从,贫穷使得全家衣物典当一空,日食两顿玉米粥充饥。儿子忧愤致病而亡,他忍着悲痛告诫家人“饿死事上,失节事大,宁可全家饿死,不受日伪一粟一缕。”抗战胜利后,由于生活贫困交加,加上老年丧子,以至悲痛失明。其弟闻讯,寄去路费,劝他回乡。但其弟亦一贫苦农民,寄去的钱不足川资,他又将自己的寿枋卖掉,才凑够买三张飞机票的钱,由其女道洁、孙祖炎护送,于四六年冬回到贤坡村,行箧萧条,两袖清风,仅有万民衣、万民伞各一件。1947年春其弟病逝,他悲痛成疾,亦于同年夏病殁,时年77岁。 党怀英(1134-1211):金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蒲城县怀仁(今蔡邓庆兴)人。幼时聪颖好学,1170年中进士及第,调任莒州军事判官,后累迁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侍制,兼-国史。1190年任国子祭酒,次年再升迁为侍讲学士,翌年迁翰林学士。时增修曲阜宣圣庙,奉圣命撰碑文。1197年,欲告老,未准,改任兖州泰安军节度使,他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1198年,召为翰林学士。1201年受诏编修辽史,1211年卒,年七十八,谥号文献。党以文著称,金代文学家赵秉文说他文风像欧阳修,诗像陶渊明、谢灵运,遮盖了魏晋,又说他“尤工于制诰,为金开国第一。”著有《竹溪集》十卷,传于世。他也擅长书法,以玉箸篆书而名声大振,1204年8月,金朝廷命其写了“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上,其字笔圆润老到,线条流动,柔中寓刚,洒脱透逸,后人以“金泰和”而美称之,是钱币遗产中的珍品。 王进德:明末著名书法家,蒲城县坡头乡桥陵村人,好读书,不慕功名,厌科举,不求荣利,颇有晋代陶渊明气质,少时为了学习云麾碑书法,每天早出晚归,其“学书践道”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他一生倾心于书法研究,深得唐北海太守李邕书法之道,造诣高深,字体浑厚,苍劲有力,他所书《城隍庙》、《衎神楼》、《百里金汤》有“盖世无双”之美誉。 米岩(1860-1935):清末民初的教育家和戏剧家,蒲城县贾曲北堡人,自幼苦读经史,才华卓出,但屡试不中,于是无意仕途,以教书为业,曾两次拒荐出任知县。辛亥革命后,他设私塾广招门徒,数次赴三原清麓书院,拜谒陕西名儒贺复斋,研讨教书之道。晚年研读关学,与关学名家兰田牛梦周、兴平张鸿山信函往一,讨论交流,其认识心得收在《拜石随笔》里。他长于文学,诗、词、曲文皆通,著有《桃李纪传奇》、《芦溪文稿》、《拜石馆诗草》、《芦溪吟草》、《秦中竹枝词》等,其中剧本《桃李纪传奇》是一部鸿篇巨制,场次竟达一百二十出,叙写了东阁大学士王鼎愤时忧国,以尸谏再荐林则徐这慷慨悲壮的一幕,全剧场面恢宏,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他也喜好书画,尤其是他的书法,苍劲、豪放、气势磅礴,名重一时,求者络绎不绝。 张东白(1854-1923):著名书画家,蒲城县城西南半坡刘家村人。幼年好学,1894年中举人。光绪末年,被授为汉中府教谕,赴任后看到官场舞弊及不正之风,愤然辞职。1900年,入陕西省立师范学堂教书,加入学校进步组织“自治社”。1906年,加入同盟会,从事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连年不断,不满现状而回乡,命自己家舍为“二知园”,以农桑为生兼以书画。1921年靖-司令郭坚被诱杀,他题联:“秉性非寻常,允推当世英雄汉;盖棺难论定,须待他年太史公。”他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皖系军阀陈树藩任陕督时,聘他教书画,他虽不屑前去又无由推辞,便以自由出入督军府,须听从教诲等为条件。在督军府,他不管陈的闲忙,兴趣一来就展纸教画,使陈哭笑不得,遂后趁机辞绝回家。他的生活极为简朴清苦,吃穿很不讲究,家中无书案,便在破风匣上写字作画,他并不以此为艰,在这种情况下,穷人只要前来求字画,他也慨然应诺。他能演奏琵琶、月琴、三弦、唢呐、秦琴等十多种乐器,有“蒲城第一风流人才”之誉。1923年,病逝于家中,终年69岁。于右任、邵力子、张凤、冯玉祥、杨虎城等,发来唁电,送赠安葬费,表示对这位书画家的深切哀悼和崇敬。 张锡极(1881-1946):尧山中学第一任校长,蒲城县翔村陶池村人。清末求学于西安师范学堂,并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蒲天县财政局局长,1920年赴榆林任军需处长。1926年受井岳秀派遣赴西安陕北国民军办事处任处长,同时杨虎城将军聘他为高参。1926年4月刘振华率土匪镇嵩军围困西安期间,协助杨虎城将军处理日常事务,深得信任。1931年任陕西税务局局长,后又调任为陕西省盐务局局长。1934年,杨虎城将军筹备创办尧山中学,他被吸收为校董会成员,参与捐资活动,慷慨解襄。后杨虎城将军委任他主持建校工作,他于四月回蒲,选择校址,设计方案、施工、督工,极为辛苦。期间拆除五岳庙废墟时,遭士绅群众拦阻,颇受周折。九月,尧山中学开学,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为了解决尧山中学经费问题,他受杨将军之托,到咸阳主持油厂创办,接着又赴大荔、永丰一带,购买洛河沿岸水地三千多亩,作为学田,他为尧山中学的创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冯骧臣(1852-1922):名满渭北的塾师和语言学家,蒲城县东杨乡木匠冯家村人。幼时家贫,11岁时曾随父亲乞讨,26岁考中秀才,当时陕西大饥,蒲城饥民-,杀死知县黄传伸,官府镇压,百姓生计大缺,父母亦皆亡。为谋生奔甘肃微县,为曹氏饭店做佣工,曹见其老诚,将女许配为妻。蒲城平定后返回,在周围各村坐馆教书。37岁时,被补为廪生,每月有官府补助的廪膳费,生活较安。55岁时,经官府学政长期考核被荐举为可以选拔入仕的贡生。此时已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他的侄儿冯勉之及许多学生已成为同盟会员,他受西学和当时革命思潮影响,思想猛进,写了《革命论》一文,分析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表达了对革命的期待。1911年,他已入花甲之年,仍然招生授徒,直到1922年去世。他对古汉语研究颇深,光绪三十四年,编成《中文辨字》(亦名《中文三字歌》),是一本通俗易记,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启蒙读本。他博览群书,熟读历代诗赋,学识渊博,著有《诗稿》、《诗草》、《劬劳吟》等。 常自新(1885-1920):清末民初时期的革命志士,蒲案主角,蒲城人。清末举人,早年肄业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曾任蒲城县高等小学堂教习、蒲城教育分会会长。1906年井勿幕自日本回陕,发展同盟会会员,他首批加入,任东路负责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常在纂修县志和改革城乡小学教育问题上,与知县李体仁多有争议,加之又派员清查劣绅原烈十多年管理教育的账目,反对陕西督抚借用外债修筑西潼铁路,引起李体仁和原烈的愤恨,蓄谋-。1908年10月16日,李体仁率衙役百余人,紧封县城四门,直扑教育分会,将其拘捕,革除功名,严刑拷打,但他未吐一字。时人传诵:“常铭卿,是英雄,挨了五百没吭声。”在狱中,他以“陕西一沙粒”为笔名撰写文章,揭露“蒲案”事件原委,呼吁各界救援。由于被捕师生守口如瓶,李体仁、原烈等虽明知是同盟会与其作对,但苦无证据。后在省内外、国内外爱国人士声援下,清廷将李体仁革职,全部开释被捕师生。此后,又与焦子静、李异材等在西安建立健本学堂,培植革命力量。辛亥西安起义成功后,任陕西省军政府秘书、教育司次长。1914年陆建章主陕,排除革命党人,他愤然辞职,隐居乡间。1920年2月1日过洛河时,不幸失足,溺水而亡,时年35岁。 亢心栽(1906-1978),民主志士,蒲城人。先后就读于县高等小学堂和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在三原师范发起组织青年同志共进社,1925年组织渭北青年社,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军阀吴新田残害西安学生的消息传到三原后,他组织和参与了强大的“驱吴运动”。1925年底,加入0,1926年春,考入北京中俄大学,不久参加著名的“三一八”--,险遭枪杀。后由0北京地方执委会保送,在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学习结束后,参与了西安反围城斗争。1927年8月被捕,后获释。1928年,被派往渭南任0县委书记,负责渭南起义筹备工作。由于在起义问题上与他人意见分歧,遂被撤去县委书记之职。在获悉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和爱人被捕(后被杀害)后,情绪日渐消沉,脱离了0组织。-后,隐姓埋名开始了教书生涯。1937年,接受杨虎城的邀请以秘书身份随同出国,回国后,他仍回西安高中任教务主任、校长,后又历任陕西省立政治学院教授,商专总务长、训导长,陕西省教育厅秘书、第四科科长等职。1946年,经人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赴北平任华北文法学院教授兼秘书主任,民盟北平支部委员。1948年“八一九”北平大逮捕时,他被拘押两天。北平解放后,一面在延安大学任教,一面发起恢复民盟西北总支部,并被推选为秘书长。1949年西安解放后,到西北大学协助接管事宜,后任该校校务委员、外语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后历任西安市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政协西安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工会西安市委员会副主席,还担任民盟省市委的领导工作。在此期间,曾致力于文史资料的撰写,1978年8月18日病逝于西安,享年72岁。 张拜云(1864-1909):爱国民主志士,蒲城人。1891年中举,授耀州学正,1895年参与公车-,后居北京,主办《顺天时报》,1900年回陕。1904年,受陕西各界推派赴京反对西潼铁路由比利时修建,事成后返陕,任路局文牍,暗中秘密购运枪弹,招募工程队,从事反清活动,是同盟会在陕西发展的早期会员。1908年在西安合股开设公益书局,同年,又创办健本学堂,作为同盟会秘密机关。健本学堂为反清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胡景翼就是其中之一。“蒲案”发生后,他以省教育总会名义,要求陕西提学使余堃惩处蒲城知县李体仁。1909年去逝,时年45岁。他善诗文,能书画,尤善音律,随便取几只瓷碗,按声音高下排列,双手各执一竹筷敲奏,即能成曲。 李翥仪(1898-1948):近代女教育家,蒲城人。1919年被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录取,因其母不愿女儿远离,当年未能入学,次年再考,又以高分被北京女师大录取,四川省宿辈吴蜀猷和陆慎言校长亲自送她去女师大就学。1924年毕业后先后在陕西省立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巴县女子中学和重庆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8年随族兄李仪祉离川充当秘书,后任天津《大公报》儿童副刊编辑,兼任河北女子师范学校理化教员。1930年冬回陕,参与筹办省立西安女子中学,1936年秋开学,任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组织师生下乡搞宣传,去医院看护伤病战士,排演文艺节目,为伤病员募集寒衣。1939年,参与筹办仪祉农业学园,被指定为校长,1941年春学校开始招生。1947年,被确诊为喉癌,翌年3月病逝于成都,时年50岁。她生活俭朴,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在办学上,还拿出自己的薪俸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学生称呼她是“校长妈妈”,社会上则享有“女教育家”的美誉。 郭坚(1887-1921):北伐时期靖-名将,蒲城县平路庙乡郭家村人。少有大志,豪侠自负,胆识过人,读书时接触孙中山-思想,乃广结豪杰,积极响应反清斗争。1916年,率部据白水县宣布独立,首树西北护-的义旗,通电讨袁逐陆,进取陕北后,连克洛川等十余县,逐陆建章离陕,奠定了陕局。陈树藩督陕时,任陕西警备军统领。1917年率部渡黄河,中陈树藩诡计,只身逃回凤翔。12月响应孙中山0靖国的号召,在周至成立了陕西靖-,任总司令,通电全国。1918年,任第一路司令,广东军政府授予其陆军少将衔。11月,入凤翔县城,设司令部于县署,在凤翔设民政厅,处理西路一切行政事务,宝鸡局势大定,从此据关西重镇凤翔达五年之久。期间,军纪不正,纵兵殃民,祸害百姓。1921年8月,被冯玉祥以“土匪”之罪名诱杀于西安,时年34岁。郭于军事外,尤善书法文辞,所撰写对联,才华横溢,书法更放逸如其人,也曾在凤翔创办“右辅中学”,出版过《捷音日报》,并成立了县农会和天足会。 井岳秀(1878-1936):辛亥革命志士,军阀,榆林王,蒲城人。幼年喜好武术,后毕业于陕西武备学堂。1906年,参加同盟会,任蒲城教育分会评议员,进行革命宣传。1908年震惊中外的“蒲案”发生,清府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搜至井家,其妻赵雁云临危将同盟会文件封入坛中,埋于院中菊花下,他回后尽焚之件与名册,保护了革命党人安全。1910年,陕西省咨仪局成立,任常驻议员,负责筹措革命活动经费。1911年10月,西安爆发反清起义,他冲锋陷阵,夺旗斩将,屡建战功。11月任陕西北路军统领,不久改任全省游击统带。12月,山西民军告急求援,井氏兄弟受命东渡黄河,解山西之围,阻遏清军西犯。接着清甘军犯陕,西路告急,即回师西征,激战歧山张午原,解咸阳之危。1913年,外蒙在俄国沙皇策动下独立,驻守在榆林的他通过交友、赛马、拜把,力陈外附“七不可”,说服了内蒙各旗,沙皇与外蒙阴谋终未得逞。1915年,二赴榆林处理陕秦麻涧神团教案及铲烟苗事件,1916年受命第三次开赴榆林,1917年5月黎元洪任大总统,任命其为陕北镇守使,后又改编为陕西陆军骑兵旅。1922年冬,靖-杨虎城撤至陕北,他冒着危险欣然收容,力拒北京军阀政府通缉。1923年,任西北路联军总司令,曹锟赐号“岳威将军”,1924年冬,任陕北国民军总司令。1927年,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十八师师长,1931年任陆军第八十六师师长、陕西省政府委员,1935年,多次袭击红军,1936年正月因手枪落地走火而亡。 郭炳坤(1914-1977):开国将军,蒲城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0,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西关中游击队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六军四团政治处干事、关中游击队指导员、第一团政治委员、关中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0关中地委宣传部部长,1941年起任三边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备第三旅九团团长,1945年任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三边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司令员和0三边地委书记。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警备第三旅旅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四军十一师师长。参加了荔北、扶眉、兰州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委员、第四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干部部部长、总干部管理部预备干部动员部部长,1961年起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74年任北海舰队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4月6日逝世,享年63岁。 杨拯民(1922-1998):原0陕西省委书记,蒲城人,杨虎城长子。1938年入延安抗大、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0。曾任0米脂县委-部部长、银城市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延属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荔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矿务局-、局长、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陕西省副省长、0陕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副市长、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是0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黄罗斌(1916-1998):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书记,蒲城县上王乡西苇村人。1929年参加渭北苏区游击队,任渭北苏区游击队班长。1932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连指导员、26军团政委、陕北省军事部巡视员、定边榆林游击司令部司令员、秀延县游击部队总指挥兼独立营营长、陕北东分区司令部司令员、红1团团长。1937年1月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北神府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警备3旅副旅长、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警备3旅长。1943-1945年中央党校学习,出席“7大”。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陇东警备区司令、西北野战军4纵队警3旅长、西北军区军区独立2师政委、陕北军区代理司令员、独立1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历任宁夏省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宁夏省委副书记、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省委副书记、军区政委。1958年10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7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1979年6月任区委副书记,1980年6月任区委书记。1983年5月任甘肃省5届政协主席,12月任甘肃省顾委主任。07大代表,13届中顾委委员,14大代表。1998年于兰州逝世,享年82岁。 王忠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蒲城东党乡人,生于1957年10月。1982年和1985年相继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到英国基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2月回校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修。2001年在中央党校第17期中青班学习,曾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副校长。1997年被任命为西北大学校长,曾获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历任西北大学校长、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陕西行政学院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0安康市委书记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张肖: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蒲城人,生于1936年9月。1951年参军,任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干事、秘书,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信用系学习,1958年毕业,任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科员、中国人民银行工业信贷司科员、工商信贷部科员、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主任。1984年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1985年7月任行长。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014届中央候补委员。 刘振伟: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蒲城人,生于1956年1月。先后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处级研究员,0中央政策研究室处级研究员,《农民日报》社副总编,0安徽省滁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正厅级)、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现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农业思想论》(合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合著)及《农民与农村组织建设》,主编有《农业法释义》等。 张玉峰:北大方正创立者,蒲城人,生于1946年4月18日。1987年下半年,自筹资金420万元,带领几位同事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这是方正集团发展的起点。1988年任北大新技术公司副总裁,后任方正集团执行副总裁,成立方正(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7月任方正集团公司总裁,使方正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并成立方正研究院、方正投资管理公司,同时启动方正南方产业基地。1997年任方正集团董事长,1999年任上海方正延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被誉为“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 原小娟(网名鼠尾草):时尚集团《美食与美酒》杂志前编辑部主任,蒲城人,1972年生,2007年4月18日因癌症离世。她的死,在中国博客世界引起震动,引发了“生命不能再透支”的大讨论,数万网友登录她的博客寄哀思。德国之声电台如此报道这位曾获全球“最佳中文博客奖”的女子的死讯。《参考消息》全文做了转载,文中说道:“这绝不止是一位时尚才女的仙逝故事,鼠尾草,代表着中国社会追星逐月、透支生命的一代,在急速发展的上行社会里,耗尽生命的火焰,并在一场疾病的打击下,粉碎了浮华的幻象。”2005年夏,原小娟受邀去普罗旺斯采访,途中,她与《永远的普罗旺斯》的作者彼得梅尔共进午餐,带领读者一起去葡萄庄园中体验原汁原味的法国美食,品鉴顶级的法国大餐。此行她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照片与文字,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也正因为这些文字,使得她得到了无数网友的追捧,并获选新浪博客的最佳私人日志一等奖和德国之声的全球“最佳中文博客奖”。(赵万谋) 王水才,男,陕西省蒲城县上王乡东苇村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光学专家,先后从事核物理探测、超短激光产生、超高分辨光谱技术及飞秒激光量子理论研究。20多年来,先后研制出纳秒、皮秒、飞秒激光器件18种之多,获得国家、省部委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7项,创新性发展了我国多波长钛宝石飞秒激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单波长、双波长飞秒激光锁模量子理论,发现了飞秒激光锁模自稳特性,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独清(1898-1940),男,陕西省蒲城县城关镇人。五四运动时期在上海从事新闻工作,而后留学法国,专攻艺术,回国后与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并主编《创造》月刊,成为该社后期主要诗人之一。曾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主编过《开展》月刊。著有诗集《圣母像前》、《死前》、《埃及人》、《威尼市》、《锻炼》、《独清诗选》等多种。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义门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元延佑间多人出任大夫、宣慰使和地方官吏,曾被朝廷题匾“蒲城孝义之家”,列入国史,并得到县令“王氏孝悌,以兴民让”的表彰。翰林学士、国子祭酒虞集专门赋诗赞誉。记录王氏家族变迁与行孝的历史的《义门王氏先茔碑》,由“一代宗师”欧阳玄撰文,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全国著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铭》也系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现存蒲城博物馆。其中提到的韦村,又作苇村,即现在的蒲城县上王乡东苇村,至今王氏子孙仍聚居在前头、庄后、新庄三个自然村。 王中林:王中林教授,1961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高阳镇。1982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于同一年考取中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1987年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之后曾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任多项职务,包括终身制正教授、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等,他于2000年九月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现代表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建立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目前任北大工学院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主任、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王教授已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410篇论文(其中9篇发表在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上),55篇综述和书章节文章﹐140篇会议论文﹐十项专利和四本专著。担任十多种国际期刊和杂志的编委。他的学术论文已被引用10000次以上,其中一篇被引用超过1000次。王教授是从1992到2002十年中纳米科技论文引用次数世界个人排名前25位作者之一。 以下地名与蒲城县面积相当:安徽六安市金安区辽宁葫芦岛连山区广东珠海市甘肃省张掖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黑龙江大兴安岭呼玛县北疆乡江苏淮安涟水县辽宁葫芦岛连山区化机街道山西朔州山阴县广东韶关市曲江区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如萨乡广东江门市开平市河北秦皇岛抚宁区 [全部]
蒲城县特产列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