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
导航: 首页 四川 阿坝 壤塘县
壤塘县介绍
壤塘县
壤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标:北纬31°298′—32°41′,东经100°31′—100°294′。 壤塘县东及东北与马尔康,阿坝县接壤,南与金川县毗连,西部和南与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相望,北邻青海省班玛县。县境内辖1镇、11乡、60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34人。县境东西横跨89.6公里,南北纵长134.4公里,全县总面积6606.49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85米,绝对无霜期仅48天,年降水量763.19mm。县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支流422条,杜柯河和则曲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对长江源头的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 县名源自境内一自然村壤塘寨。寨坐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宝幢的“藏跋拉菩萨”。《藏汉大辞典》记:“瞻巴拉、义译持聩。梵音译作阎波罗。旧译布禄金刚,一财神名”。《藏汉大辞典》再记:“幢,宝幢,胜利幢,宫殿屋脊上象征胜利的一种装饰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语言译,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坝,“坝”藏语谓“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据。 自然地理 壤塘县位于自治州西部,地处北纬31°6′~32°41′、东经100°31′~101°29′之间。与青海省班玛县和州内金川县、马尔康县、阿坝县及甘孜州的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接壤。总面积6606.49平方公里。东西宽89.6公里;南北长134.4公里。 地形以丘状高原为主,相间河谷平地和高山。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有较大的山74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其中杜拉甲格则山海拔5178米,为五级山脉,是境内群山中的最高峰。有杜柯河(旁侧交流有宗科、色曲、日科等40余条)、则曲河等6条河流。杜柯河在县境内流长180公里。有湖泊10个、沟432条。 县内冬季干燥寒冷,长冬无夏,春秋短促,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高原型气候。从河谷到高山,有明显的气候垂薇变化,多为小区域气候。则曲河一带和上杜柯为高山草原气候区,社柯河流域为山地气候和山地森林气候混合区。年均气温分布为南高北低,相差约2~8℃。县城壤柯镇年均气温4.8℃,7月最高气温29.4℃,最低一23.4℃。年平均降水量763.l毫米,中部偏多,南北略少。 北部无霜期短,南部无霜期也仅100~120天。初雪最早出现在9月中旬,终雪最迟在5月上旬。海拔3500米以上地带,则全年霜雪不断。杜柯河流域海拔高差大,雨量充沛,气候较温湿。则曲河流域山势平缓,河谷宽阔,日照长,冬季严寒,多大风。 全县形成两个主要的土壤植被分布区。杜柯河沿岸土攘为山地棕褐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棕色灰化土、高山草甸土。典型植被以亚高山常绿针叶林的云冷杉和混交林为主,间有青木冈、、桦林和白杨。河谷地带为植被集中区。则曲河沿地土壤为亚高山、高山和高山灌木丛草甸土,次为山地棕壤土和少量的沼泽土、局部山脊为高山寒漠土。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次为亚高山灌丛,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在河谷阴坡有块状分布,主要为云杉和冷杉。 建置沿革 公元前310年,壤塘称牦牛徼外,汉武帝统一西南少数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隋末,为西山微外之地。唐蕃时期,属剑南西山。 全县由三大区域组成:上寨地区。原属绰斯甲嘉绒藏区,夏商周时代的绰斯甲,属华夏外的方国部落,称东女国所在地。秦汉时期,即为羌人生息之地,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唐代属吐蕃地,后为蜀郡之西域,属安多三十六诗部落之一。元代,沿其旧制推行土官制。明代以来绰斯甲为嘉绒藏区十八土司之一,历经41代土司。第33代土司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赴京,归顺清王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抚司,隶阜和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隶懋功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拟设县,未果。 民国24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第二次驻留金川时于1935年10月在绥靖屯(今金川县)建立0大金省委,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辖绰斯甲等地,置绰斯甲县。翌年7月,红军北上离绰,废县。民国28年,-南京中央政府批准,划绰斯甲归西康省,建“周来县”未果,原属甘孜州色达县,系阿西部落领地。明末清初,阿西骨系阿西普巴加脱离阿西部落联盟,由青海省果洛草原到达杜曲下游的多朵生更重一带的杜柯地区,居住约百年。 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又迁至上有“竹日”、中有“色塘”、下有“额拉”的地方,推举瓦修、夏甲它为瓦修督系第一代头人。数代之后演变为三大部落,至第六代瓦修头人拉则四朗多吉时,游牧在翁柯、泥柯、杜柯等地的70多个部落先后归顺阿西部落,形成以阿西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在杜柯地区,素有阿西部落管辖6大农区部落、4大牧区部落之说,部落关系迭迹难考。南木达区。1378年,嘉绒扑龙人宗然拉西日-在中壤塘始建错尔基寺。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错尔基寺-晋谒皇帝,归顺明朝,诏封错尔基寿良足嘉尚为“弘教禅师”。明正德四年(1509年),诏封错尔基寺若尔坚于为国师。明嘉庆二十九年(1550年),错尔基寺二世-杰瓦僧格进京朝贡,晋谒嘉庆帝,受封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领辖八大坪、五大山。“化外之域”的南木地区,均在37座寺院的“以教代政”势力的统辖之下,由各不相属的大小部落分割占据。 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通过,将色尔坝、上寨、杜柯、南木达合并设置壤塘县。辖1镇、11乡。 经济资源 境内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和森林资源,宗教寺院、佛塔楼阁、山水奇景是供旅游的资源地。全县人民利用开发有利资源,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269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5万元,农业总产值2443万元(牧业总产值1706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 解放前畜牧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混群放牧,自然0。牧民逐水草而居,极少有棚屋圈舍设施,更无疫病防治设施,牲畜繁殖成活率极低。1949年,全县牲畜存栏65921头(只)。其中:牛46279头;马4642匹;羊14364只;猪6头。1952年,牲畜70443头(只)。其中:牛50096头;马4800匹;羊15497只;猪50头。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加强草场建设,防治畜病和鼠虫害,走建设和养畜并举道路。进行畜种改良,实行“作价归户、私有私养”的方针。1965年,牲畜总数过10万头大关,达10.21万头(只)。1972年,达12.58万头(只)。1977年达14.92万头(只)。1980年达16.95万头(只)。1984年达18.43万头(只)。1990年达到22.94万头(只)。其中牛17.68万头,马10523匹,羊41268只,猪840头。 解放前基本属原始农业。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34万公斤,亩产59.5公斤。主要作物为青稞、小麦。解放后,党领导农牧民走合作化道路,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引进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1959年总产量达255万公斤。1966年,总产量达419万公斤。1978年,全县粮食播面46419亩,总产503.5万公斤,亩产108.5公斤。1990年在“退耕还牧”、“退耕还林”、“以牧为主”实行土地轮作制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量也达416万公斤,较1976年增产44万公斤,增长11.8%。 解放前仅有极简陋的个体手工业。解放后,有了极大的发展。1960年,有农机修造厂1个、食品加工厂2个,产值3万元。1969年,发展到电力、机械食品、皮革、缝纫等7个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1.22万元。1978年,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逐步建立电力、机械、建材、工业、食品、皮革、缝纫等轻、重工业项目14个,总产值达166.56万元。1979年,有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企业23个,总产值212.18万元,为历年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1990年有工业企业11个,总产值276万元。境内还有州属林业企业壤塘林业局。 历来没有一寸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解放后,贯彻执行“修路、架桥、长港、治河”八字方针。1960年,建成了可(可因)攘(塘)公路,全长164公里。此后又组织千人筑路队伍,对县境内路段进行了加宽改造。1966年开始修筑林区公路。全县通公路里程483公里。公路可与青海省班玛县,甘孜州炉霍县、色达县和州内阿坝县相通。境内区、乡均通公路。州属壤养路段负责主要公路干线的养护。 邮电事业从无到有,现已乡乡通邮。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1.97万元。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加。 科教文卫 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1958年10月,上寨区创办4所小学,结束了解放前教育中心在寺院的历史。1966年小学44所,在校学生983人,教职工62人,同年,创办县中学和南木达农业初级中学,在校学生50人,教职工9人。1977年有小学校91所,在校学生3647人,教职工237人,中学校4所,在校学生360人,教职工47人。1985年有小学校49所,在校学生2366人,教职工287人。 全县有科技人员578人,解放后培育出了一批在各个科技领域里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1990年有县级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7个,会员545人。有自然科学领域里的24个研究课题取得成果。其中部分课题获得省、州嘉奖。有8篇学术论文获得州科协科技成果奖。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极大发展。1990年,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未包括州属林业系统医疗机构4个),卫生、医疗技术人员128人,平均每千人有医疗卫生人员4.58人。有病床90张,平均每千人有病床2.82张,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改变,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大为减少,治疗率增加。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解放后建起了新华书店、电影院、文化馆、电视转播台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体育运动也得到极大发展,举办了各种运动会,体育运动开展了12个项目。1974~1990年,为省、州输送了体育人才11人。文物古迹也得到妥善保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以下地名与壤塘县面积相当:甘肃省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宁夏中卫市海原县青海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四川甘孜九龙县甘肃省酒泉肃北县石包城乡安徽合肥市黑龙江鹤岗萝北县陕西榆林市定边县黑龙江伊春嘉荫县山西太原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镇湖北随州市随县 [全部]
壤塘县特产列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