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峪村介绍
-
上峪村
- 上峪村 走进上峪民俗村,只见群山环绕,满目苍翠,村南清晰可见粉、绿、白三座亭阁点缀在群山之间,别有一番景致。村支部书记刘云发介绍说,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完善民俗基础建设,村里投资50多元万在二杆顶山上修建了上峪村观景台,其中主要包括观景台1座,铺砌山步道1700米,建石拱桥1座,建上山休息亭3个。站在观景台,密云水库碧蓝水影依稀可见。据说,赶上晴天用望远镜还可以看到县城全景。 上峪村是穆家峪镇东北部的一个山区村,地处四杆顶山脚下,林木覆盖率71.85%,自然环境优美,紧邻101国道,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86户,500多口人。2005年,该村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硬化街道13000平方米,建造进村牌楼1座,垒砌长城垛549个,护砌坡1200平方米,新建600平方米休闲健身广场1个,安装健身器材14件(套),完成街道绿化美化6100平方米,实现全村住户统一集中供水达100%,实现有线电视安装入户、农户改厕均达80%以上,新建地埋式垃圾箱2个,配备保洁员3名,建立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等工程,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7000元,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上峪村览胜 四杆顶海拔934米,是我县东南部海拔较高的一座山。“四杆顶”又叫“四顶山”,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远看是一座孤峰,近看四座山峰恰似四根石柱子,直立挺拔,共撑青天。四山似乎一样高矮,同样高峻秀美。四杆顶方圆几十里,底大顶尖、地势险要,是历来的战略要地。远的不说,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根据地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政府和武装部队十三团,就是在四杆顶地区从事抗日斗争的。1943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0承兴密县委、县政府在庄头峪被密云县城、石匣等地的千余日伪军包围。县义勇队、公安队保护着县直机关转移至四杆顶山。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傍晚才得以突出重围。此时,公安队、义勇队58名战士壮烈牺牲,为国捐躯的英烈被掩埋在了四杆顶西坡下。若逢绿茵时节,那山丹丹花红了地、红了坡、红了整个“四杆顶”,山顶上的劲松,会同风声,奏鸣了一曲曲高昂雄壮的松涛乐章,有人说,这是烈士英灵的再现。壮观的四杆顶如同一尊不朽的丰碑,将世代永存。 攀登四杆顶,沿村柏油路驱车东行约五六分钟的路程,便到了“闸儿上”。“闸儿上”原来是上峪的一个自然村,住有十几户人家,不过,十几年前就移居到主村去了,原址开发成了旅游景区。据了解,景区内仅有记载的丹参、智母、远志等珍贵野生药材就有134种,野鸡、野兔、狍子等野生动物更是经常出没在溪水旁。关于“闸儿上”这个村名,听起来就很有意思,这里两山对峙,就像座石造的闸门架在两侧,可谓“一夫把关,万民平安”,“闸儿上”也因形似而得名。进了山“闸门”,随着村路飘逸延伸,奇山、怪石、溪水连为一体,悠悠十余里,处处郁郁青翠、花香诱人、鸟语悦耳。七十年代勤劳的人们将溪水拦蓄成湖,修建了小塘坝“水库”,形成了波光粼粼、清澈至极的一潭碧水。小塘坝坝高几十米,夹在两山之间,曾有北京“小天池”之说,虽有点夸张,但不失其俊美。 至此,沿山路徒步前行四里多路便是“狼窝掌”了,此处山势奇特,据说早年曾有狼群出没。据村里的老人讲,明帝朱元璋就看上了这里的风景,是块风水宝地,准备在这里造黄陵,连石料都拉来了,后来一打听这里叫“狼窝”,觉得狼克朱(猪)不吉利,于是这才放弃。 再往上有“夹柏石”和“大姑娘峪”,之后便到了四杆顶。这一路上鲜花含笑相迎,野果溢着清香,泉溪叮咚作响,更有那天然屏障纳凉。摘一颗野果在山中小0,伴随着那蝉儿在峭壁上鼓噪、碟儿在花丛中起舞、鱼儿在小溪中嬉游、飞禽在小溪中叠鸣、野猎在山腰间诱情。站在峰顶,东望锥峰山原始次生柏林松涛阵阵,南可见沙厂水库碧波荡漾,北面白龙潭群峰叠翠,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回来的路上,不经意间发现柏油路旁还有一条岔道,刘云发介绍说,沿这条路还有“莲花石”和“穆桂英点将台”等景观。笔者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前往,这些就只能等着众旅游爱好者们去挖掘了。(杨小峰刘维霞/文)还有5个地名与上峪村同名:山西晋中寿阳县平舒乡上峪村山东莱芜莱城区牛泉镇上峪村山西晋城沁水县中村镇上峪村山西长治襄垣县古韩镇上峪村山西长治沁县牛寺乡上峪村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