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坝镇介绍
-
三道坝镇
- 三道坝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位于米泉市以北17公里,距离首府乌鲁木齐34公里,是新疆著名的“渔米之乡”,有着“塞外江南”之美称。其北部与农六师五家渠相连,吐乌大高等级公路斜穿东南部,市镇公路两条,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经济发展平稳,百姓安居乐业。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所辖,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 三道坝镇 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是粮食种植区;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426米至630米,是市内的主要冬草场。全镇现有总人口14089人,辖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6万亩,水稻2.66万亩,水产养殖1108亩,牲畜饲养量6.83万头,食用菌面积90.85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镇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2004年生产总值22403万元,同比增长11.98%。其中一产增加值4860万元;增长7.02%;二产增加值11427万元,增长12.43%;三产增加值6166万元,增长15.37%;农民人均收入4928元,同比增加505元,增长11.1%。 镇党委、镇政府在农业生产上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狠抓三大结构调整,四大基地建设和四条产业链延伸,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 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新疆督办杨增新围地租田,以其长子的名字杨乾德,给属地冠名为乾德堂,建立乾德农场,形成乾德县(今米泉市)雏形,旧址便在今天三道坝镇的三道坝村,以湘乾文化为底蕴的三 镇政府大楼 道坝稻乡文化自此渊源流长。随后数年,以陕、甘、宁、青籍民潮为代表的北方文化,以江苏、安徽籍支边青年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加以博大精源的中原文化,在素有“塞北江南”美誉的乾德县大地上,再次撞击,形成了中国名镇三道坝独特的湘乾文化精髓。 -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是粮食种植区;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426米至630米,是市内的主要冬草场。 山脉 境内山体属博格达山脉的西部末端,北东—南西走向,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山体破碎,山顶浑园,起伏较小。最高峰为艾不里哈斯木达拉峰,海拔4233米。高山区为夏牧场,中山区为森林地带和冬草场,低山丘陵为春秋草场和旱作农业区。 水系 市内有大小水流31条,其中常流水河沟16条,季节性洪水沟15条。分属南山、东山、平原三个水系。南山、东山水系分别发源于南天山和博格达山,平原水系由地下潜水溢出补给。主要河流有:水磨沟河、铁厂沟河、老龙河。地面水资源有12476万立方米。 气候 米泉市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19.4毫米,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212.毫米。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7.3℃,元月平均气温—15.5℃,七月平均气温24.1℃,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29.7℃。无霜期165天。全年多西北风,风力2至5级,最大风力9级。 土壤 栗钙土;分布在柏杨河、新地梁、北傲魏家泉中山地带,占可耕地总面积的2.05%;棕钙土,分布在天山村、柏杨河低同区,占16.8%;灰漠土,分布在古牧地、曙光、大草滩、十二户戈壁,占24.63%;潮土,分布在古牧地、长山子、羊毛工,占13.8%;水稻土,分布在长山子、三道坝、羊毛工等水位高的地带,占23.56%;盐土,分布在碱梁、高家湖、羊毛工、陕西工、柳树庄、西庄子、蒋家湾等地,占19.16%。 - 农业简介 2004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718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3402亩;粮食作物中, 长势旺盛期的稻田 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种植面积19093亩,优质品种秋田小町面积12000亩,平均单产621公斤;经济作物面积11316亩,经济作物中蔬菜、瓜果种植面积5167亩;食用菌以碱泉子基地为中心,三村鼎立辐射全镇,达90.85万平方米;畜牧业以碱泉子养殖小区为重点,带动全镇的发展。小区现已入住129户。 以下地名与三道坝镇面积相当:江苏泰州兴化市大垛镇福建宁德周宁县玛坑乡浙江省宁波鄞州区龙观乡江苏泰州姜堰区华港镇江苏宿迁泗洪县朱湖镇江苏泰州兴化市荻垛镇湖南怀化新晃县新寨乡湖南怀化麻阳县兰村乡广西崇左龙州县上降乡山东菏泽巨野县太平镇四川雅安石棉县擦罗乡湖南怀化溆浦县陶金坪乡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