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街道
导航: 首页 山东 济宁 曲阜市 书院街道
书院街道介绍
书院街道
书院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驻有市、区直单位100多个,居民5万余人,经区文体局促成,市图书馆延伸服务触角,在书院社区兴办了首个服务点。 书院街道于1965年建区,1968年改为东风公社,1980年复原名书院公社,1984年社改区,1986年区改乡,1997年乡改镇,2000年镇改街道。 - 由来 书院街道因洙泗书院而得名。 - 古迹 洙泗书院 位于曲阜城东北2公里的泗河南岸,原名先师讲堂,传说是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曾在此设馆讲学,册诗书,定礼乐,整理古籍。汉代至宋金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东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犹存”。元初已毁。元至元三年(1337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修。现洙泗书院南北长136米,东西宽99.4米,院前神道长193.4米,宽30.35米,总面积约1.94万平方米。院分东、中、西三区,中为两进庭院,有讲堂、大成殿等,东有更衣厅,西有礼器库等。院内建筑均为明代所建,有讲堂、大成殿、两庑等,元、明、清各代碑刻。有殿、堂、门、房41间。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其中,讲堂三间,单檐灰瓦悬山顶,五檩抬梁式木架,无斗拱。大成殿五间,单檐绿瓦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木架,前为廊,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洙泗书院1985年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灵宫建筑群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考证认为黄帝出生在曲阜城东八里。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间,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再次考证确认黄帝出生地在曲阜寿丘,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目前仅留“万人愁”碑和庆寿碑两块巨碑以及周围少许建筑。 “万人愁”碑于宋宣和年间景灵宫整修时建。因为石料沉重难运,人称“万人愁”。时碑帽蛟龙已经刻成,但工程未竣而金兵至,后人慨叹“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和年”。《曲阜县志》记载:“清圣祖东巡,山东大吏因碑无字,恐触圣怒,击碑埋土中,”碎为140多块。1991年修复后,碑高16.95米,宽3.74米,厚1.14米,为我国最大的一块古代石碑。碑额浮雕六条盘龙,昂首向天,雄壮生动,两侧各雕一尊护神力士。 庆寿碑长约7米,宽3.6米,厚0.6米,现残为三块,刻有“庆寿”两个,劈巢大字,书法遒劲。碑上原有小篆题跋16字,惜已漫灭无存,“庆”字右旁刻“燕山任筠时七十五岁”,“寿”字左边刻字一行,“至圣五十五代孙世袭曲阜县尹”监刻。刻字年代为元末。 在景灵宫遗址北1公里旧县村东北隅,是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少昊陵。《曲阜县志》记载:“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挚,黄帝之子玄嚣也。”登帝于穷桑,迁都于曲阜。当登帝位时,凤鸟适至,故以鸟纪官。据传少昊在位14年,卒时百岁,葬于云阳山。据考少昊陵墓后面的小土山,即为云阳山。 少昊陵 少昊陵平地突兀而起,呈金字塔形,全部以青石覆盖,计二十五级。上下皆呈正方形。底部边长约28米,顶部边长约9.4米,坡高15.2米,底面积786.8平方米,顶面积90.82平方米,总体积为3017.27立方米。上建小庙,内供守山神石像。少昊陵何时建筑,已不可考。门前为少昊陵石坊,大门里有享殿五间,两旁各三间配殿,整个陵院面积为125亩。 1978年,在少昊陵院西约80米,深1.5米处,发掘出石斧、石铲、红陶鼎、钵等文物,均属大汶口文化时期。据此可知,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确已有人在此劳动生息。 - 传说 曲阜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诞生地。《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黄帝生于曲阜东书院街道旧县村寿丘的说法,是目前为止学术界证据最为充分的一个。《帝王世纪》云:“黄帝生于寿丘。”《路史》记载:寿丘“在曲阜东北六里”。《史记》说:“舜作什器于寿丘,”均指此地。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考证认为黄帝出生在曲阜城东八里。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 还有1个地名与书院街道同名: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书院街道 [全部]
书院街道特产列表